(記者 姚翔)她是一名外來妹,有一雙可愛的女兒,還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她是泰興濱江平安義工隊隊長張艷,熱心公益、傳播愛心,帶領義工們活躍在濱江鎮的大街小巷。
不忘初心,建起愛心家園
張艷今年39歲,2004年結婚前,在徐州一所大專院校做老師。為解決夫妻兩地分居,2006年來到丈夫老家泰興,應聘于開發區一企業,收入僅為過去的三分之一,但她工作非常賣力。
張艷回憶,自己第一次做公益是在初中,一同學母親去世后,她就組織全班捐款幫助他。2008年初,她被提拔為企業綜合人事部經理,工作漸漸熟悉了,她感到自己有余力做公益,開始到其他公益組織幫忙打雜。
2014年,張艷聽開發區派出所所長常昊介紹,省公安廳有個叫做“平安義工”的公益隊伍,濱江派出所也是其中一分支。于是,她與民警以及開發區各企業的愛心人士一起,牽頭組建了“泰興濱江平安義工”組織。
張艷說,在濱江派出所的支持下,義工隊能及時找到需要幫助的老人和孩子。隨著組織活動的影響不斷擴大,成員逐步擴展到泰興各行各業,目前志愿者已有300多人。
“奉獻他人,提升自己;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做一名快樂的志愿者!”張艷一直堅守初心,利用業余時間來開展志愿活動,從起草方案、組織活動、活動跟蹤評估,她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活動經費也都是自發籌集。
關愛留守兒童、關愛老齡貧困婦女、關愛殘疾人、儲蓄罐愛心基金、藏區暖冬捐贈,四年來,在校園、在貧困單親家庭、在殘疾兒童學校、在孤寡老人家中,都留下了張艷和伙伴們的足跡。
“感謝家人們,”張艷說,公婆支持自己周末出去做公益,平時負責接送兩個孩子上學放學,每次收集冬衣時,他們都幫忙洗干凈并打包好。丈夫也一直支持自己,只要有空都會參加。
日行一善,萬涓匯流成河
張艷介紹,蘇馨家園的呂小燕主任曾是自己大女兒的幼兒園老師,通過她得知蘇馨家園的情況后,自己每年都要組織開展牽手蘇馨家園的活動,做殘疾人的生活伙伴。
張艷還多次參加殘疾人手工義賣、中秋聯誼活動,帶領園友們去紅楓園春游等,2017年她還邀請幸福門公司贊助了蘇馨家園烹飪大賽活動,給園友們提供食用油100桶。
去年5月17日,我市蘇馨家園彌漫著濃濃的溫情,一曲《愛的奉獻》在家園上空飄蕩,園友們盡情歡樂。這天是全國助殘日,張艷帶領義工隊的志愿者們帶著水果、餅干等禮物慰問園友們,陪他們聊天、進行肢體康復訓練以及認識紅綠燈、學習使用盲杖等生活技能,和園友們一起為各功能室打掃衛生,擦窗戶、拖地、整理臥室。
從2014年起,每年十月張艷就發出倡議書,組織“讓愛暖冬行動”,和四川色達縣、西藏左貢縣、阿里地區建立長期愛心幫扶關系,設立了多家“愛心冬衣捐贈站”。
濱江派出所、聯泰固廢、博瑞醫藥、奧喜埃化工、同源堂藥店、西城步行街弘翔科技等單位積極參加成為站點,通過宣傳各收集站先收集冬衣,然后安排具體打包時間,組織義工集中篩選整理打包。四年間,累計捐贈愛心冬衣超過一百箱。
關愛兒童,澆灌祖國幼苗
“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關愛“留守兒童”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每個暑期,張艷都組織了關愛留守兒童活動,通過組織游戲、親子活動,豐富孩子們的暑期生活。
目前,在張艷的帶領下,“濱江平安義工”關愛的留守兒童達60多名。濱江派出所幫助篩選和核實留守兒童信息,確定參加兒童的人數,為保障安全,每次選擇大約10個15歲以下的孩子。
活動通過自我介紹,互贈小禮物,組建臨時家庭,親子游戲等等,讓孩子們迅速熟悉起來,快樂玩耍起來,陪孩子們一起包餃子,一起吃午飯,讓他們享受到家庭的溫暖。
2017年,張艷和寧通高速公路收費站聯系后,和對方聯合舉辦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義工們帶領孩子們參觀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同時接受交通安全知識宣傳和教育。
張艷和朋友們長期幫扶馬甸小學、馬甸初中和濱江實驗學校的6名貧困學生,建立愛心家庭,一起帶孩子們春游,給孩子們買學習用品,陪孩子們過六一、慶圣誕,陪孩子們吃飯、看電影;給孩子們購置過年新衣。
2016年,張艷設立了愛心儲蓄罐活動,通過日行一善,細水長流,致力于集滿12生肖的助學基金活動。義工的孩子們積極參加,每天投1塊錢,需集滿12生肖。2017年籌集到6700元,資助河失和常周兩所小學的6名困難學生。
“義工的孩子們都很優秀!”張艷說,每次公益活動,義工的孩子都積極參加,還寫日記或作文,讓家長看到自己的成長。2017年,幾個義工的孩子都考取了泰興中學。
情暖夕陽,助享幸福晚年
2017年1月15日上午,濱江鎮盧碾村8旬老人陳奶奶久已冷清的家中突然熱鬧起來,一群年輕人忙里忙外,為的是讓老人過上幸福的春節。看著眼前的一切,老人激動不已。
張艷介紹,陳奶奶的老伴早年因病去世,她一手將兒子撫養長大。不幸的是,兒子20歲時因車禍去世了。陳奶奶是張艷的長期幫扶對象,她每年都給老人送衣帽等生活用品,逢年過節就去打掃衛生,收拾家務。
張艷說,尊老、敬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義工隊有兩名長期幫扶的老齡貧困婦女,從2014年10月開始,她每年春節前都組織義工去看望老人,購置慰問物資,幫老人打掃衛生,陪老人聊天。
張艷說,每一次活動都收獲滿滿,既結識了朋友,又豐富了內心。很多義工都是通過活動認識并肯定對方。義工隊資源比較豐富,遇上哪個人生活有困難,可以幫助介紹工作,讓大家有一種家人的感覺。
“公益不是自己的職業,但我當成了自己的第二事業。”張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