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敏 林偉)黃橋鎮野屋村的何永建是一名鄉村獸醫,但他一直有一個創業的夢想,于是他憑著自己的專業優勢選擇了養豬,歷經坎坷,終于實現了創業致富的目標。
一大早,何永建和妻子已經在豬舍里忙碌了整整三個多小時了。偌大的豬場,全靠夫妻兩個人打理著。何永建2007年開始養豬,第一年養了200多頭豬,當年形勢特別好,第一年他就賺了15萬元。
第一次嘗試成功后,何永建動起了成立規模化養豬場的念頭。
為了把豬場管理好,夫妻倆干脆連床都搬進了豬場。從他的床頭到豬圈,只有短短10米多的距離。
雖說跟豬打了一輩子交道,可替別人家的豬診療與自己來規模養殖,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最初的創業之路也是遍布荊棘。“我投資30萬左右建豬場,可是第一年豬場就有不少豬得了高熱病,死掉了70多頭,損失了十幾萬。”何永建說。
何永建決定從哪里摔倒就從哪里再次爬起,他開始潛心研究養豬技術。在夫妻倆的共同努力之下,豬場慢慢走上了正軌,經濟效益也越來越穩定。
錢賺到了,如何杜絕豬場造成的環境污染,成了何永建思考的問題。目前何永建的豬場充分利用養殖場的糞便,修建了沼氣池,利用沼氣發電,既有效地保護了環境,又節約了電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