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樊崢 趙望)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我市積極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推進分級診療,探索醫療新模式,基層醫療服務項目更加豐富,市民就醫條件進一步改善。 3月11日上午8:00,前來市人民醫院新區院區就醫的市民已是絡繹不絕,新區醫院投入使用近半年以來,以優良的服務和環境得到了廣大市民的青睞,同時它的建成也為提升全市的醫療水平起到積極作用。 今年30歲的葉俊杰剛剛在新區醫院生產,看著剛出生的寶寶,一家人沉浸在喜悅當中,微笑的臉龐和產房溫馨明亮的環境相互輝映。市民滿意的評價,得益于新區醫院婦產科人性化的醫療環境和服務水平。泰興市人民醫院新區院區分娩中心護士長萬艷介紹,搬入新區以后,增設了單間分娩室、VIP單間待產室,開展了導樂分娩,一對一的導樂陪伴和家屬陪伴,新添了導樂設施,如分娩球和分娩凳,產婦的舒適度大大提高,有效地提高了自然分娩率。 新區醫院總投資4億元,一期規劃總建筑面積近9萬平方米,床位數達到600張。依托新區醫院建成的契機,各個科室的診療環境和服務水平實施“高配”。2017年年末爆發的兒童流感對于新區醫院來說就是場“大考”。泰興市人民醫院醫務處主任徐康告訴記者,兒科門診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左右,住院病人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左右,經過醫生的加班加點和新的病房的條件,滿足了流感兒童的收治和診治。 城區的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上來了,鄉鎮醫院也沒有落下。2017年,我市穩步推進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兩個提升工程。其中,各鄉鎮村衛生室提升任務設置規劃191家,目前已經完成141家。濱江鎮天星村衛生室就是其中之一。村民施榮明患有高血壓,要定期到村衛生室量血壓、拿降壓藥。從家到衛生室路程很近,用不了要多久病就看完了。 在農村,像施榮明一樣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較多,需要定期檢查。現在,不光是看病方便了,看病花的錢也少了。新農合的門診補償政策給村民們帶來了不少實惠。施榮明告訴記者,幾盒降壓藥買下來,能少花四五十塊錢。 基層醫療服務網格,星羅棋布,還有各鄉鎮衛生院的有力支撐。我市啟動的建制鎮衛生院三年提升工程,對14家建制鎮衛生院分別規劃。今年完成古溪、分界、根思、濱江等4家衛生院建設改造,其中,基礎設施項目投入3950萬元。位于開發區的濱江鎮衛生院目前已完成墻體粉刷和內部裝修,項目總投入達2500萬元,不久將整體搬遷。 新時代,滿足市民對于醫療服務的新需求。醫養結合就是近年來政府對于非建制鎮衛生院的積極探索,將醫療衛生資源和養老服務無縫對接,讓老人既能過好日子又能看好病。目前,我市規劃的護理型醫養結合床位數已達968張。濱江衛生院副院長蘇愛華表示,2018年政府還將投資100多萬,對敬老院所有老人宿舍進行改造,包括衛生間的改造、增設消防設施、護理呼叫系統,讓老人住得更安心、更舒適。 記者感言:醫療衛生關系千家萬戶,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我市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讓城鄉市民小病看得上、大病看得起、重病有保障,健康水平持續改善。今后,我市還將在平衡城鄉和區域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合理資源配置等方面持續加力,讓市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