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帥)蔣照亮是土生土長的新街人,2007年蔣照亮抓住籌建高效農業園區的契機,毅然決然地辭去了國企的工作,回到了老家新街,承包了幾畝田,發展蔬菜大棚,帶動周邊群眾一同發家致富。 早春的下午,陽光明媚。在老蔣蔬菜種植園的大棚內,三名務工人員正忙著修剪芽菜,準備發往城區各大酒店。而坐在一旁的蔣照亮也沒閑著,拿著賬本和手機,結算著工人們的工錢。 今年53歲的蔣照亮,從小在新街鎮長大,有著濃厚的鄉土情結。大專畢業后他在鎮江一家國企工作,收入還算不錯。然而每逢節假日回家時,蔣照亮看到自己土生土長的家鄉,與發達地區還有不少的差距,只能靠傳統的種地來維持生計。于是,蔣照亮便萌生了回鄉創業的想法。 創業初期,并不一帆風順。常規的蔬菜種植方法,產品質量遠遠不及他人,加之市場管理經驗不足,經常面臨著蔬菜滯銷的情況。四五年下來,虧損不小。經受挫折后,蔣照亮曾一度外出和朋友從事路橋工程,豐厚的收入不僅還清了虧損的債務,還積累了部分資金。手頭富裕了,但每每想起曾經在一起奮斗過的父老鄉親們,蔣照亮的心頭仍是不甘。2015年, 蔣照亮再次選擇回到新街鎮高效農業園區,創立老蔣蔬菜種植園。 自從種起了芽菜,蔣照亮往往是白天在外跑市場,解決銷售問題;晚上泡在大棚里,研究培育方法。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他克服了大棚芽菜種植中的種種難題,慢慢步入正軌。 目前芽菜市場前景看好,對此,蔣照亮也是喜在心中。回想起當初辭去國企工作,回鄉創業的那份艱辛,蔣照亮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