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國青 石艷軍)制造業是產業經濟的基礎產業, 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和信息化、智能化的來臨,傳統制造業發展及傳統生產模式面臨新的挑戰。我市工業企業把智能裝備制造和應用作為轉型升級的首要抓手,加快“機器換人”步伐,推進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提升,增強競爭實力。
黃宜是福坤玻璃公司的一名洗磨工,以前他的工作就是和同事一起,將玻璃抬到洗磨機上洗磨。自從公司引進了全自動智能上卸片臺,抬玻璃的活就從黃宜手上移交給了機器。
福坤玻璃是一家玻璃深加工企業。近年來,公司加快自動化改造,先后引進了保特羅切割機、雙室對流鋼化爐、全自動玻璃印刷機等先進設備,通過機器換人,在員工人數不變的情況下,實現了產量翻倍,每年都有10多個新產品投入市場。企業先后與蘇州金螳螂、揚州邗建、上海美特等多家建筑企業和幕墻公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
近年來,我市積極鼓勵大中小企業“機器換人”,實現低端換高端、單臺換成套、人工換智能。藍電環保去年投入130萬元,引進焊接機器人和全自動焊接機,效率提高了5倍,人員的就業環境、勞動強度得到改善,企業人工成本降低,產品質量也更有保障。去年,泰興湯臣壓克力有限公司投入4500萬元進行智能車間改造,通過EMS系統將清洗、配料、注料、烘干、包裝掃碼等工段實現一體化,每個工段的操作由系統精確控制、數據采集。首個智能化車間——海洋館制品智能化車間已于去年3月份投產運行,并被認定為省級示范智能車間。
在我市,越來越多的企業啟動了“機器換人”計劃,用技術紅利替代人工紅利,節約了用工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2017年,我市共實施智能化改造升級項目31個,新增工業機器人100臺以上。一批企業成功認定省級泰州市級示范智能車間,數量均列泰州第一。
記者感言:
實施機器換人戰略,通過有針對性的設備投入、技術改造化解發展瓶頸,推動工業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變的必由之路。 “機器換人”換出了“泰興制造”新效率。更為重要的是,制造的智能化,帶動企業管理、技術、人才等各類要素的系統升級,直接推動了企業、產業的高端化轉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