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劉江 徐磊 )近日,在剛剛公布的十二月份中國好人榜上,我市退伍軍人湯宏壽光榮上榜,成為全國人民誠實守信的典范。在湯宏壽的身上,到底有著怎樣的感人故事?
每周四的上午,在濱江鎮的石橋小區外,人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熟悉的場景。六十歲的湯宏壽攙扶著一位老人散步聊天。這位老人,是湯宏壽犧牲戰友嚴復生的母親,今年已經九十五歲高齡。自從五年前找到了老人家,湯宏壽每個月都要去看望,并且幫著解決生活上的各種難題。時間久了,老人家把湯宏壽當成了自己的干兒子。
1976年,十八歲的湯宏壽響應國家號召,參軍入伍。三年后,湯宏壽踏上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場。硝煙彌漫中,在生與死的邊緣,湯宏壽和戰友們約定,如果誰犧牲了,活著的人一定要去看望逝者的父母家人。1987年,湯宏壽轉業回鄉,他找到了幾名老戰友,想要找到犧牲戰友的家屬,實現當初的承諾。
然而,十多年過去了,僅憑寥寥無幾的線索,想要在茫茫人海中尋找烈士家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江蘇、安徽、上海、浙江、山東,湯宏壽的足跡遍布了一個又一個省份,歷經千辛萬苦,但他從來都沒有想過放棄。他說,最苦的時候連續開車十幾個小時,飯都沒得吃,家里人都不理解,但還是堅持了下來,這不僅是幾十年前的承諾,更是一份責任,只有找到當年的戰友家屬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幫助他們安度晚年,自己才能徹底安心。
在湯宏壽的不斷努力下,他先后找到了十多位外地籍貫的犧牲戰友家屬。從2013年起,湯宏壽幾乎每個星期都要去民政部門了解相關情況,終于摸清了泰興藉5位犧牲戰友的家屬情況,并且全部都取得了聯系。
目前,湯宏壽已經尋找到52位江蘇籍烈士家屬,并且收集了烈士及其家屬的相關資料,他仍在努力尋找剩余兩百多位外省犧牲戰友的資料。從2015開始,湯宏壽開始著手撰寫一本名為《英烈傳》的人物傳記,來緬懷那些逝去的戰友。他說,戰友們犧牲了,但是我要把他們不怕犧牲、勇于奉獻的革命精神弘揚下去,來弘揚我們中華民族的軍魂。
一句諾言,湯宏壽用半輩子去踐行。他的堅持與執著既是對自己、對戰友、對共歷的那段戰斗人生的尊重,也是對烈士家屬最大的寬慰。他的義舉令人感動,中國好人,他當之無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