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王國青)市政協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關鍵和重點,通過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推動惠民利民政策實施,致力增進群眾福祉,促進社會和諧。 市民周平貴是羌溪花園小區的居民,去年,市體育局對這個健身點的健身器材進行了更新,增添了不少適合老人鍛煉的健身器材。現在,周平貴每天都會來這里鍛煉一會兒。 隨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健身已經成為人們生活新趨勢。去年,市政協組織視察了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情況,就加強規劃布局等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市體育局及時采納了政協的建議,不斷加大體育設施建設力度,至目前,全市健身路徑布設700多套,行政村體育設施覆蓋率達90%以上。遍布城鄉的公共體育設施,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運動的樂趣。 脫貧攻堅是市政協關注的另一熱點問題。黃橋鎮三里村村民陳冬英,兒子殘疾,兒媳婦身體不好,一家人的生活過得緊緊巴巴的,在鎮村干部的扶持下,她飼養了30多只山羊,10多頭豬,2017年的收入比前年翻了一番。 2017年,市政協常委會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致富奔小康”開展專題協商,建議市鎮兩級緊扣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精準發力,扶真貧、真扶貧。市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圍繞產業發展、政策保障、內外共促等精準脫貧途徑進行探索和實踐,用“繡花”功夫扎實推進脫貧攻堅,讓低收入農戶在小康路上邁得開步、跟得上隊。2017年,全市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要求,穩步推進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全市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累計脫貧1.21萬戶,2.02萬人,脫貧率分別為67.66%、65.65%。 市政協自覺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履行職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抓重點、解難點、惠民生。去年,市政協常委會選擇健康城市議題,積極關注人的健康,培育健康文化,發展健康產業,主席會議圍繞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開展協商,助推文化發展和繁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