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鑫)2017年,市人大順應群眾期盼,督辦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督促政府部門落實屬地責任,強化政策扶持,加大財政投入,扎實開展試點。為今后整市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打好基礎。目前,我市畜禽治理工作已經走在了全省前列。 新街鎮河西村四組養殖戶葉桃是遠近聞名的養豬大戶,他的豬場有300頭豬,而蓄糞池僅能容納200頭豬糞便。那多余的糞便怎么辦?田頭調節池,解決了他的煩惱。近日,記者在葉桃的豬場看到,葉桃正和村里的糞便拖運員一起將豬場內多余的糞便裝運上車。經過改造的畜禽糞便處理拖拉機,能夠將糞便從蓄糞池抽取到拖拉機儲存桶內,再運送到村田頭調節池里。葉桃告訴記者,有了這個田頭調節池,一直頭疼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真的非常方便。 今年河西村被列入畜禽治理試點村,共建立了37座田頭糞便調節池,并指定專人運輸,讓畜禽糞便有了去處,養殖糞污直排現象大大減少。試點村的水環境和空氣質量有所改善,鎮村干部用在調解畜禽養殖污染糾紛方面花的精力少了,鄰里之間因畜禽養殖污染引起的矛盾變少了,畜禽糞污信訪量也明顯下降。 作為生豬養殖大市,我市生豬存欄量居全省第五。多年來,為全市農民增收作出巨大貢獻,但也帶來了嚴重的生態環境污染。為切實解決畜禽養殖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市人大牽頭對全市畜禽養殖現狀進行了調查摸底,廣泛討論并征求意見,研究落實適宜我市市情的畜禽治污方式。2016年和2017年,我市選擇了畜禽養殖糞便污染比較嚴重、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18個村開展集中整治;按照“分戶收集、集中處理、資源化利用”的原則,在非規模養殖場(戶)密集區,主要推廣“戶用蓄糞池+田頭調節池+大田利用”畜禽糞污治理模式,解決糞污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難題;兩年來共建設田頭調節池777個,并積極探索鄉村統一管理、市場化運營等運行模式,由村集體確定服務組織,保障工程有效運行。同時加大財政投入,拿出1000萬元專門用于試點工作,按每畝每年15元標準補貼給18個試點村的服務組織。 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第三次主任會議,專題聽取了市政府關于全市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作情況的匯報,充分肯定了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成效。2017年6月,我市被農業部和財政部確定為“2017年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重點縣”。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是事關全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工作,也是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市人大監督市政府堅持綠色發展導向,按照“種養結合、畜地平衡”原則,優化養殖方案,分期、分批治理好畜禽養殖污染,還老百姓碧水藍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