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約記者 鞠連生 通訊員 張月琴)“黨的十九大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描繪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前瞻性地提出了‘鄉村振興’的戰略決策,做出了‘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科學論斷,做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新部署,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方略,讓我們前行有了‘指南針’、心底有了‘壓艙石’、實干有了‘發動機’。”新街鎮黨委書記吉紅霞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黃橋老區的經濟薄弱鄉鎮,貫徹十九大精神首要的任務就是深刻領會、全面把握大會精神,致力解決好新街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拉長短板補弱項,提速發展惠民生,正風肅紀強保障,這既是貫徹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抓手,也是厚植基礎優勢、實現跨越趕超的現實舉措。 策應“鄉村振興”新戰略,提振特色發展的自信和動力。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特別是“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等內容的闡述,為新街現代農業發展明確了系統而靠實的新目標,提供了趁勢而上、借力發展的新機遇,增添了再出發、再攀高的新動能。為此,新街鎮將敏銳把握機遇,超前謀劃布局,緊密策應跟進。圍繞挖掘和放大“鄉村振興戰略”帶來的政策紅利,緊扣高效農業擴鏈、補鏈、強鏈,重點在聯農富農惠農、打造生態循環農業上下功夫,在做強蔬果基地、做優特色品牌、做長產業鏈條上再發力,在借力外資外智、集聚創新資源和高端要素上求突破,真正把園區建成產業集聚、創新發展、特色鮮明的先行區和設施一流、技術先進、效益領先的樣板區,力爭用2-3年時間將農業園區建成省級示范園區,拓展農業增效、資源增值、農民增收更廣闊的空間,為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奠定堅實的基礎。 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新論斷,增強補短板、強弱項的緊迫感和使命感。新街地處黃橋老區,稅源總量小、貧困人口多、薄弱村比例高、脫貧攻堅壓力大,是該鎮的基本鎮情和一大短板,與十九大報告中所指出的“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高度契合。為了在新一輪競爭中贏得主動,不斷縮短與先進地區的差距,該鎮將搶抓供給側改革、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戰略機遇,充分調動鎮、村兩級積極性,充分用好市內、市外兩個資源,充分發力富民、強鎮兩篇文章,一著不讓調結構,精準施策抓脫貧,以人為本惠民生,推動新街經濟社會發展提速增效,努力跟上全市整體發展步伐,如期建成高水平小康社會。 領悟“全面從嚴治黨”新要求,強化抓基層強基礎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突出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堅持把思想建黨、制度管黨、紀律治黨、隊伍強黨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使之真正融入血脈、定格心中,成為思想的靈魂、工作的動力、實踐的指南。組織全鎮黨員干部深入學習領會黨章黨紀黨規、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強化“四個意識”,堅定政治立場,嚴守紀律規矩,堅守責任擔當,促進各級干部勤勉履職、干凈干事。創新保持干部生機活力的長效機制,強化重點工作“周督查、月過堂、季觀摩、年考核”的推進機制,通過“重點工作項目化、項目推進責任化、責任督查具體化”,切實把正風肅紀、督查問責的制度約束力轉化為務實創新、跨越發展的生機活力和持久動力,努力為新街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更加嚴明的紀律保證和更為優良的政治生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