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ㄓ浾摺⒔⌒炖冢┓纸珂偤^村養殖戶張義建,既善于緊追市場風向,又不盲目跟風。他采用多種養殖模式,經濟效益逐年穩步遞增。
12月24日上午9點,36歲的張義建來了自家的養殖場,開始了每天的日常管理。冬季是山羊銷售的旺季,張義建飼養的波爾山羊,每天都能銷售幾十頭。創業之初,張義建便是靠著養羊淘到了第一桶金。
盡管山羊養殖效益不錯,可張義建卻沒有就此滿足。2012年,他又開始養殖其他畜禽品種。貴妃雞、珍珠雞、烏雞,短短幾年時間里,張義建的養殖品種越來越多。今年年初,張義建了解到肉鴨的市場行情看好,他毫不猶豫的騰出兩間圈舍,又開始養起了新品種的肉鴨。
張義建說,緊追市場風向并不是盲目跟風。每新增一個養殖品種前,他都會到外地的農貿市場調研行情,并且會系統地學習相關養殖技術。這次為了養殖肉鴨,他待在安徽的一家養殖場里學了兩個月 。而在平時的日常管理中,張義建更是起早貪黑,不敢有半點馬虎。“我們村里搞養殖的特別多,但是像小張這樣年年都賺錢的很少,他頭腦相當靈活,經常出去跑,晚上都要到一點鐘左右才休息,他很有吃苦的精神。”分界鎮湖頭村黨總支副書記丁樹建說。
隨著飼養規模的不斷發展,目前張義建養殖的山羊存欄量達到了1200頭,特種蛋雞的存欄量2000多只,肉鴨存欄量超過10000只,每年的純收入超過50萬元。在他的帶動之下,本村其他養殖戶也開始跟著養起了新品種。“準備今年到年底引進一個新的品種,把孔雀品種多引進一些,準備明年做大做強,把這養殖搞得更好更大。”對未來的發展,張義建信心百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