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盧怡 李帥 通訊員 朱洋)12月20日下午,在曲霞鎮朱圩村,市棋勝生態農業科技園負責人劉軍棋請來了村里幾名務工人員,給小麥施肥。劉軍棋說:“目前,小麥已經全部種下去了,第一波復合肥也已經撒下去了,長勢良好。最近,我計劃再施一次尿素,每畝田20斤,增強肥力,希望來年能有個好收成。”
好不容易走出小鄉村,跳出“農門”,在大城市站穩了腳跟,卻又回到老家,承包農田,種起了糧食,朱圩村的鄉親說起劉軍棋都特別不理解。該村村委會副主任李民介紹:“他原本有一份不錯的工作,為了創業,放棄了高收入,選擇回鄉創業,也帶動周邊村民發家致富,很令人感動。”
今年45歲的劉軍棋,祖祖輩輩都是農民。高中畢業后,他做過許多行當,失敗過,抱怨過。經過若干年的苦干,劉軍棋經營砂石場,收入穩定,利潤豐厚。
2014年,村里鼓勵能人回鄉流轉土地,他心中的創業夢想萌動了。劉軍棋說:“其實,我一直想回來創業,后來聽說我們村里流轉土地,所以就回來跟村里商量,承包了500畝田,同鄉親們一起創業,帶著他們發家致富。”
沒想到,劉軍棋回鄉投資農田的想法一提出,便遭到了家人的集體反對。種了一輩子地的父親深知種田的辛苦,妻子蔡桂英也強烈反對,她告訴記者:“他在常州有穩定的收入,收入很高,傳統的種田既辛苦又掙不到錢。”
劉軍棋說:“在外這么多年,我十分想念家鄉,在常州工資再高,也是背井離鄉,我想回來為老百姓做點好事、做點實事,所以帶著這個初衷,我說服了家人,回來創業。”
創業初期,劉軍棋在村里承包了500畝土地種植糧食,先后購置了各類農機設備,修建了大型糧食烘干倉儲中心,投資200余萬元,然而并沒有收到預想的回報,虧損嚴重。他說:“由于缺乏田管經驗,再加上天時不好,第一年減產,損失三四十萬元。第二年,我經常出去參觀學習,請農業專家來指導,在他們的指導之下,無論是稻子還是小麥,都獲得了豐收。”
結合自身的不足,劉軍棋仔細查找問題,不斷鉆研各類農業技術,并且拓寬增收渠道,種植了草莓,搞起了種植養殖業。他說:“第一年種植失敗后,我心里就籌劃多種經營,準備養鵝。養鵝雖然沒有很高的技術要求,但從網上訂的鵝價錢比較高,養好了之后又沒有廠家來回收,所以養鵝這一項又虧了。之后,我慢慢摸索,低價購買了小鵝、小鴨,在管理方面也有了經驗,在喂養方面降低了成本,收益有所提高。”
現在,劉軍棋的農業科技園慢慢步入正軌,也帶動了周邊村民共同致富。他的父親劉國成介紹:“村里很多人到農業科技園打工,60塊錢一天,多的時候十一二個人,少的時候6個人,增加了同村人的收入。”
“守望農田,笑看未來,是我的夢想,我想和鄉親們一起實現它。”劉軍棋說,“目前,我從事的種植業和養殖業已經慢慢見效益,今后我將擴大范圍,用工量將會有所增加,工資將會有所提高,繼續帶動周邊的老百姓發家致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