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燕麗娟 通訊員 葉磊)如何落實好村居法律顧問工作?如何更好地化解糾紛、宣傳法律?如何更大幅度提高群眾的獲得感?這是新街鎮法律服務所主任鞠建軍駐村擔任法律顧問以來思考最多的問題。
今年5月,“法律顧問進村居服務”活動啟動后,鞠建軍來到新街鎮車馬莊村、夏徐村、倪滸村、南新街村、鞠山村擔任法律顧問。經過半年多的進村服務,在顧問村百姓的心里,他是著力維護百姓權益的調解員;在村干部的眼里,他是積極調解信訪糾紛的好幫手。
村民的“法律調解員”
“是鞠建軍顧問嗎?我有法律問題想咨詢你。”“可以,我這就給你解釋下。”為方便群眾咨詢,鞠建軍堅持24小時開機,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
倪滸村四組的蔣某和蔣某某是鄰居,蔣某家東側是一條河,蔣某某家門前的小道是蔣某進出的唯一通道。因為關系不和,多年來,蔣某某拒絕蔣某在其門前修路,至使蔣某一家多年無路可走。為此,兩戶人家多次起沖突,村委會也多次調解無效。
面對“不爭饅頭爭口氣”的基層小矛盾,鞠建軍知道“和稀泥”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進駐該村服務后,鞠建軍第一時間來到蔣某和蔣某某家,將其中的法律知識詳細解釋給兩家人聽,并勸誡蔣某,蔣某某一家的權益是受到法律保護的。經過數次協調,最終蔣某某一家同意翻修門前小道,接通了蔣某回家的路。而蔣某一家也主動向蔣某某一家致謝,雙方緊張了多年的關系得到緩和。
如今,村民都知道,有了這位服務在“家門口”的法律顧問,一有糾紛,應該尋求法律途徑來解決。“法律顧問進村居,直接帶來的好處是村民法律意識增強了,這是基層法治向好的第一步。”鞠建軍說。
村委會的“專業顧問”
車馬莊村是此次法律顧問進村居的試點村之一,由于地域偏僻、經濟落后和法律意識淡薄,村民之間常常因為一些小事爭吵不休。
年前,村委會決定在村內的一條支河上造橋,方便村內十多戶村民出行,此舉得到了村內大部分百姓的支持。受民間風俗影響,村民陳某一家以生命相威脅阻止施工。村委會多次協調無果,致使施工隊停工多日。得知此事后,鞠建軍來到該村,深入了解,并建議村干部會同鎮政府和公安部門,依法處置。
鞠建軍多次向陳某講解了其中的法律知識,但陳某一家依然蠻橫,強硬阻止施工。多次協調無果后,鎮村干部聯合公安機關,將阻止施工的人員進行拘留。面對法律,陳某一家終于答應不再阻止施工。為化解村民與村干之間的矛盾,鞠建軍再次建議村干部將拘留人員擔保回來,讓陳某一家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半年多來,鞠建軍以扎實的專業素養,保障了他所服務的5個村工作的順利開展,確保依法行政落到實處。
基層法治的“引路人”
每一次進村入戶摸排、協商、化解糾紛,鞠建軍對村居法律顧問工作都有新的認識。“群眾上訪時對立情緒往往很強,法律顧問作為第三方,參與糾紛調解能縮小距離感,而且法律顧問的專業優勢和專業技能也有利于糾紛的解決。”駐村期間,鞠建軍用自己的耐心和專業知識幫助當地政府化解了不少纏訪、鬧訪事件。
他總結出的“三定”“三不定”工作法則得到當地政府和百姓的認可。“三定”即定期到村,每個星期五下午到村委會“坐堂”,為前來咨詢的群眾無償提供法律服務,幫助村干部處理矛盾糾紛;定時到戶,對排查出的矛盾糾紛,約定在當事人家庭成員都在的時候做思想工作,了解糾紛細節,聚焦糾紛爭議點,有的放矢合理化解;定點會商,每月兩到三次,全體村兩委班子成員召開碰頭會,商議全村發展規劃,梳理當前鎮村中心工作,排查矛盾糾紛。“三不定”即不定期走訪,只要有時間,就到農戶家中走訪,了解群眾訴求,聽取百姓心聲,掌握三農問題;不定時宣傳,活動以來,在全村組織了4次集中法治宣傳,在日常的走訪交流中將法律常識向村民宣傳;不定位化解矛盾糾紛,只要村里排查出矛盾糾紛,就隨即到糾紛現場進行鈍化處理,將矛盾化解在源頭,化解在萌芽狀態。
按照“三定”“三不定”工作法則,半年來,鞠建軍走訪了400多戶家庭,排查各類矛盾60多起,化解38起。為提高百姓的法律意識,鞠建軍在顧問村開展法律講座、法律培訓數場,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普法宣傳員”,被市司法局評為2017年“十佳法律服務明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