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展現全市走進新時代、踐行新思想、瞄準新目標、踏上新征程的壯麗畫卷,我們繼續推出系列報道《空中看泰興》。飛越了虹橋,我們一路向東,來到千年古鎮、魅力新城黃橋。 在黃橋鎮新城生態音樂湖畔,這座宛如一把小提琴的湖,連通城市綠地,構成高品質城市生態廊道,為市民提供環境優美的公共生活空間,演奏著幸福和諧的交響曲。總投資9000多萬元的黃橋新城生態音樂湖公園占地400畝,其中水面230畝,景觀綠化達到100畝,綠化種類100余種。在這里,景觀臺、木棧道、照明設施錯落有致,成蔭的綠樹與音樂噴泉,交相輝映。漫步音樂湖,不禁讓人想起蘇軾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佳句。今日的音樂湖,比西湖少了份陰柔,多了份陽剛;少了份底蘊,多了份靈動。 城市因水而興,因水而美。河道縱橫、活水繞城的黃橋,致富橋、文明橋名聞遐邇。橋和路,成為黃橋聯通八方的筋骨和樞紐。城市要發展,交通須先行。建設新城區,完善老城區,黃橋形成了“一主四副多點”的發展格局。這幾年,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00多億元,完成定慧路、東華村路、河濱路、清華園路、西河路、東進西路、軍民路、金溪路以及花園橋、軍民橋、南壩橋、三柳橋等路橋工程,構建了“七橫七縱”的城市主干道骨架網絡,黃橋發展邁上了快車道,黃橋人民踏上了幸福路。 以民為本,讓發展成果惠民,讓城市更生態宜居。這幾年,黃橋先后實施分黃河、如泰運河、清華園河景觀工程。新增綠化造林面積約100萬平米,人均綠地11.4平方米。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達85%。城鄉生活垃圾收集轉運率達80%。城區道路亮化全覆蓋,桿線下地、區域供水工程基本到位;市民休閑廣場、大劇院改造、城區內河道水環境整治、工字樓廣場、公園工程相繼完工。處處皆風景徐徐入畫來。黃橋人的愜意從來沒有今天這么舒坦。 今天的黃橋新城“顏值”與“智慧”交融。6平方公里的黃橋新城半年一個模樣、一年一個景象。在這里,新城區新功能,佳源中心廣場、鄰里中心、金融中心、音樂生態湖公園相繼建成,教育中心、醫療中心、行政中心、商務中心、金融中心、休閑中心一應俱全。清華園、上海花園等商住小區,金溪家園、韓莊小區等安置房拔地而起。 為了人民生活更美好,聚焦聚力推進新城建設和提升。黃橋,一座精致的蘇中新城正長大變美、加速崛起。無論是旅居海外的華僑,還是科技英才、商界巨頭,走出黃橋,總有一種鄉愁縈繞在心頭,總有一份牽掛祝福家鄉。黃橋一本厚重的書,打開扉頁,還有哪些精彩?明天請繼續關注《空中看泰興•黃橋中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