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冰)“進入市場這幾年,從初步的虧損到去年的進賬,去年全年的營業額已經達到65萬元,利潤也達到20萬元,能有這樣的成績,我很感激鎮黨委政府當初的幫助。”日前,在位于河失鎮的綠地苗木合作社花卉盆景市場內,入駐商戶殷亞俊邊忙著搬運苗木邊對記者說。
綠地花卉盆景市場是綠地苗木社2015年開發的新項目,建有150平方米大棚38個。2015年,在河失鎮黨委政府的牽線搭橋下,該基地為創業大學生殷亞俊提供了1個3年免租金的大棚。同時,定期安排技術人員為他提供幫助,讓他掌握技術,少走彎路。
近年來,在大力營造創業氛圍、點燃創業激情的基礎上,河失鎮結合鎮工業集聚區的產業發展定位,努力把現有15000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打造成中小企業孵化基地,強化企業孵化和科技創新力度,用活用好包括創業富民“三張券”在內的各類扶持政策,引領科技人員、返鄉大學生和農民以及農村能人、城鄉未充分就業人員、留學回國人員等在基地創業,重點吸引有技術、有資金的在外有成人士回鄉創業,并選聘一批創業有成人士為創業導師,結對幫扶創業人員,努力將中小企業孵化基地打造成創業福地。
“在打造企業孵化基地的同時,我鎮積極扶持中小微企業完善載體、快速轉型,在二次創業舞臺上銳意爭先,做出特色。此外,吸引電商企業或個人入駐村(居),大力開拓網上銷售渠道,支持農業經營主體通過網絡推介和營銷特色農產品,扶持農村淘寶全覆蓋發展,多途徑增加就業崗位,多渠道增加村居民收入。”河失鎮黨委書記王東說。
據了解,目前,河失鎮鎮村(居)民家庭收入來源仍然比較單一,還是以工資為主,經營性、財產性收入份額很小。該鎮將通過引導村居民持股、全面推進土地流轉、盤活企業閑置資金等方式,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提高居民資產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王東說:“河失鎮的土地流轉面積到目前才接近一半,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試點才剛剛起步,盤活農民土地權益的潛力很大。我們將全力引導農民把‘休眠’的資產變成財富的‘活泉’,使其既有土地收入,又能騰出精力從事‘農外’就業獲得收入。”
河失是傳統農業鎮,聚焦富民離不開富民產業,離不開土地,必須根據自身的特點,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生態優勢,積極拓展新模式、新業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高效農業、特色農業、精品農業,在土地上做好富民增收的好文章,在“抓結構調整,助富民增收”的氛圍中引領群眾增收致富。“今后,我們還將以‘優經’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在種植上,鼓勵農戶注重西蘭花、菌類品、大蒜、土豆、精品瓜果、甜豌豆、綠化工程矮麥冬、藥材黃精等作物的種植;在養殖上,引導農戶興辦千頭以上規模的養豬場、萬只蛋雞養殖場、肉雞養殖場,鼓勵農戶建立基圍蝦養殖基地,實行稻套龍蝦、稻套螃蟹、稻鰍蛙共生等;在品牌上,支持生態環境好、無污染源的村居建設無公害標準生態基地,培育無公害農產品,打造綠色農產品品牌。”王東介紹,為做好特色文章,該鎮將進一步調高服務標桿,發揮村居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強化職能部門的服務功能,助推農戶增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