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省委書記李強指出,建設揚子江城市群既是事關江蘇發展大局的重大決策,也是落實“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戰略的重要載體。
黨的十九大代表、泰州市委書記曲福田和黨的十九大代表、泰興市委書記張育林,18日應邀走進新華報業設在北京的全媒體演播室,暢談揚子江城市群建設和中部崛起。
揚子江城市群建設帶來三個“新”
主持人:泰州認為揚子江城市群建設是泰州加快中部崛起的關鍵舉措,為何泰州給出如此高的評價?曲福田:泰州市委、市政府認識到揚子江城市群建設對泰州發展帶來三個“新”:一是發展的新布局,打破過去蘇南、蘇中、蘇北經濟板塊的傳統劃分,實質性改變泰州未來發展的區位條件及相應的比較優勢;二是戰略的新平臺,為我們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上參加區域合作、國際合作創造條件,泰州完全可以在共建中共享城市群發展帶來的紅利;三是工作的新標桿,必須以蘇南、上海乃至世界的先進城市為榜樣,在追趕中不斷提升我們的發展能級和水平。 主持人:揚子江城市群建設,對泰興意味著什么? 張育林:對泰興來講是新平臺、更是新標桿。我們要把泰興的發展放到揚子江城市群中來謀劃,搶抓機遇,主動作為,通過幾年的努力,使泰興在揚子江城市群中有一席之地。 明確區域優勢認清發展短板
主持人:請問曲書記,應如何看待泰州在揚子江城市群建設中的優勢和劣勢?在揚子江城市群中,泰州又如何確定自己的站位呢?曲福田:泰州有三方面比較優勢:一是區位比較好,是南北融合的重要交匯點,也是處于揚子江城市群中軸線的一座中心城市;二是產業基礎比較好,為對接蘇南、與蘇南融合發展提供很好的基礎;三是生態條件比較好。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泰州融入揚子江城市群還存在交通、城市功能等方面的短板。 主持人:泰興如何在泰州主動連接融合的規劃中校準自我的定位、做好融合大文章呢? 張育林:我們將做好理清融合思路、發展規劃融合、基礎設施融合三篇文章,把泰興建設成為泰州的產業創新轉型的戰略支點,率先跨江融合的主體板塊,沿江生態建設的綠色名片,爭當泰州中部崛起的排頭兵。 加快融入揚子江城市群
主持人:泰州為何選擇融合、創新、轉型、生態作為融入揚子江城市群的關鍵詞?曲福田:融合是目標路徑,沿江八市由“一群城市”變成“城市群”,必要的路徑就是通過要素的流動形成融合發展。創新是區域發展第一動力,咬定創新才能更好融入揚子江城市群世界級的產業集群中獲得發展。轉型是重要支撐,泰州的產業要在區域經濟和世界產業分工中具有更強競爭力,主要就要通過轉型實現。生態是發展底色,發揮好泰州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我們發展優勢就會更加彰顯。 特色發展打造趕超優勢
主持人:泰州在揚子江城市群中如何彰顯特色,打造跨越趕超優勢?曲福田:我們著重從四方面推進錯位發展、個性發展:一是致力于培強產業特色,通過構建“一業牽引、三業主導、特色發展”產業體系,全面融入揚子江城市群世界級產業集群;二是致力于塑造城市特色,建設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化濱江城市;三是致力于放大水城特色,建設揚子江城市群美麗后花園;四是致力于形成富民特色,建設揚子江城市群民生幸福新高地。 在揚子江城市群建設中搶先機
主持人:做工作貴在抓落實,下一步泰州將如何在抓落實上下功夫?曲福田:在揚子江城市群建設的重要窗口期,泰州市委、市政府將強化組織領導、強化項目建設、強化監督考核、強化社會參與,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突破導向,“一年打基礎,兩年求突破,三年上水平”,在揚子江城市群建設中搶得先機、獲得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描繪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目標和具體道路,為我們進一步參與揚子江城市群建設提供新的風向標。對泰州而言,參與和推進揚子江城市群建設也是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泰州篇章的必由之路、根本之路。 張育林:在泰州參與揚子江城市群建設中,我們將主動作為、爭先率先,推進泰興行動、發揮泰興優勢、打造泰興特色、彰顯泰興擔當,奮力實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 陳月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