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鑫 董青 張秋瑾)2017年,我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提高到125元,并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參保率均達98%以上,基本實現應保盡保。
記者來到濟川街道燕頭村葉翠英家,街道人社所工作人員正給老人講解新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政策,濟川街道人社所工作人員告訴她,“2017年3月開始,每個月可以領取138.7元,1800塊錢基本上十四五個月就可以還本了。這個138.7元每年會根據市財政的標準會有一定的漲幅,這個錢是拿終身,活多久拿多久。”
目前只要是具有本市戶籍,16周歲以上,不屬于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覆蓋范圍的城鄉居民都可以參加。葉翠英家又有三人參加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注重靈活性和新老制度銜接。根據不同情況,設定了300元至6000元的繳費檔次,參保人根據家庭經濟收入情況,自主選擇,財政予以補貼。對低保家庭和重度殘疾人,財政每人每年補貼100元。在政策實施前年滿60周歲的本地居民,符合相關條件的,每月可領取125元基礎養老金。張橋鎮鎮西村村民史桂英說:“我今年75歲,每月拿125元,自己不繳錢,這個政策非常好,對我們老人非常關心。”
為加快推進全民醫保體系建設,我市已經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兩項制度,突出醫保、醫藥、醫療“三醫”聯動。自今年1月1日起,全市推行城鄉居民醫保“六統一”。
市民耿新建的丈母一直患有慢性病,由于居住在異地,經常在外省的醫院就醫,來回報銷很麻煩。而現在,這些煩惱都沒有了。 耿新建說:“目前醫保卡通用的時候可以在異地住院直接刷卡。這個慢性病是憑發票還是到原來的社保處報銷?每年報銷一次,八月份九月份,一次一個窗口都能辦好,又快也方便。”
現在,跨省異地就醫不必“墊支多”、報銷不再“跑斷腿”。據了解,凡我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均可申請辦理異地就醫聯網結算:一是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二是異地長期居住或長駐異地工作、學習連續時間在6個月以上人員。“以前只有兩次報銷,現在政策好了,隨時隨地都能報銷。”濱江鎮石橋社區居民趙秀芳很高興。
為切實解決困難患病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我市還把困難群眾“大病保險補償”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加大救助資金投入,并實行實時報銷。市民雍濤的父親在去年查出患有癌癥,幸運的是他的父親參加了當時的新農合,也就是現在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享受到了大病救助這一優惠政策,大部分的費用都直接從醫療保險基金中報銷了。
新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統一覆蓋范圍,統一籌資標準、統一保障待遇、統一醫保目錄、統一定點管理、統一基金管理。同時實現“一個擴大”“兩個增加”“三個提高”。
一個擴大:新的城鄉居民醫保藥品目錄由20295種增加到52906種。兩個增加:增加了門診特病、門診慢性病的種類。三個提高:提高了市內和市外的報銷比例,市中醫院和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報銷比例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了5%,市外醫院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了5%;未成年人及學生的報銷比例提高5%;惡性腫瘤患者提高5%。
近五年來,我市緊緊圍繞“聚焦富民惠民、增進民生福祉”精準發力,全面建立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全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47萬和77萬人,社會保險參保率達98%以上。市人社局局長管國堂說:“五年來累計補貼近31億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領取人員達21.2萬人。基礎養老金五年翻一番,由最初每月60元調高到每月125元。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由70%提高到76.8%。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全市共有一萬多人享受大病保險,報銷金額達4000多萬元,有效緩解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
編后: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是解決人民群眾后顧之憂的重大社會保障。我市依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及時推進養老、醫保體制改革,確保居民社會保障“兜底”。相信隨著全市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這些惠民政策的含金量會越來越高,咱老百姓的好日子會越來越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