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樊崢)在人們印象中,草莓都是長在地上的,但張橋鎮80后小伙吳岳種植的草莓卻是長在架子上,全部都是無土栽培。小小草莓,托起了吳岳一家人的創業夢想。
初秋,天氣漸漸轉涼。眼下,已經到了移栽草莓的最佳時節。這段時間,吳岳和工人們每天都要在草莓大棚里忙著把新一批草莓苗上架,同時更換弱苗。
今年36歲的吳岳是張橋鎮吳榨村人,高中畢業后他外出務工,經過多年的奮斗,吳岳在浙江組建了自己的電商團隊,并成立了服裝企業,挖得了第一桶金。初步創業成功的吳岳,思來想去,選擇回鄉創業,“想體驗農村生活的城里人也越來越多,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很大的一個空缺,所以就回來做農業了。”
結合在外地學到的先進草莓種植技術,吳岳采用無公害立體栽培技術種植草莓。他說,要種就要種讓人吃得放心的草莓。為此,不上化肥,不打農藥。吳岳說:“當時光苗我們就種植了兩次,都沒成功,很多人都勸我說不要弄了,這種要求太高,也沒什么回報,請過來的工人也都失去了信心。”吳岳的叔叔吳春林說:“在杭州多少還弄些錢,回來3年了,今年是第3年,前兩年沒有一點收益。”
為了栽種草莓,前期吳岳已經做了不少“功課”,他經常泡在一些農業論壇,與網友交流經驗,并通過電子郵件向一些專家、教授請教。功夫不負有心人,并非科班出身的他通過勤奮學習和實踐,從“門外漢”逐漸轉變為“行家里手”。吳岳說:“無土栽培技術比傳統長在地下的草莓省工,而且省地方,缺點就是前期投入比較大,而且技術要求比較高,但是一旦掌握了這個技術以后,效益會出現成倍的增長。”
如今吳岳的“草莓無土立體栽培”基地一畝地可產2000斤草莓,銷售遍及周邊縣市。2016年,他被評為泰興市十佳創業青年,“草莓無土立體栽培”技術獲得第三屆創業富民大賽一等獎。
考慮到草莓采摘期可以持續近半年,吳岳打算投資300萬元,以采摘為引線,發展休閑農家樂,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吳岳說:“今后,我們準備進一步發展一個共享農場,讓游客自己過來有一個親手動手的機會,讓他體驗過去的生活的樂趣,體驗農耕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