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樊崢)今年的國慶節是祖國68周歲生日。在我們市民心目當中,祖國是什么樣子的?家鄉這些年都發生了哪些變化?記者來到市民中間,隨機進行了采訪。
下午2點,來自上海的王根娣和老伴一起來到市三館門前合影留戀。王根娣告訴記者,50年前,她和大多數人一樣背井離鄉去往上海謀生。今年國慶,回到闊別半個世紀的家鄉,看到街頭小巷處處洋溢著歡樂祥和的氣氛,不禁讓她感嘆近年來家鄉的變化,“變化太大了,我當時來的時候,這里是泥巴路,走都不能走,推的小獨輪,現在看到寬寬的馬路,很漂亮,建筑很高大,住房、飲食、衛生,特別是精神文明,都很大的提高。”
市民沈向春說:“我們泰興以前的路很窄,據說只有三縱三橫,現在向外發展都有九縱九橫了,道路顯得很寬了,現在開車都很便當了,不像以前堵得很厲害了。”
環衛工人匡素銀說:“到處都有垃圾箱,都安排得井井有條的,現在人的素質也提高了,對環衛工人也比較體貼,也不到處亂扔垃圾了。”
的確,生活水平的提高折射的是國家實力的提升。在這樣一個特別的日子里,愛國,是每一位國民的必修課。作為和平年代里的我們年輕一代,該如何愛國呢?
學生錢宏毅說:“我覺得我們都應該擁有一條心,就像習近平主席說的,為了中國夢,有為了實現它有這樣的一種動力。”
學生欒宇說:“我覺得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表達的就是對祖國的愛,但是在我們這個年齡層段的話,只能是好好學習才能對國家對祖國的建設有所幫助。”
編后: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作為年輕一代,民族的榮譽感和民族的自豪感應該融入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堅守自己的本職,施展能夠施展的才能,為國家建設、社會發展添磚加瓦,就是愛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