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陳銘律 顧燦)國家網信辦日前連發兩個規定:《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針對互聯網群組和公眾賬號亂象,提出微信群、微博群等“誰建群誰負責”;公眾賬號服務提供者要加強對發布內容的監測管理。
記者在城區采訪了幾位市民,發現微信、QQ、微博、陌陌等手機信息,已經成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親戚、朋友、同學之間交流,都使用這些聊天軟件,既方便又快捷。
市民顧慧說:“現在有了手機微信之后比較方便了,但是微信群里面經常發的一些消息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沒辦法分辨。”
微信群、QQ群、微博群的建立,使得興趣相投的更加活躍。但是有時候群里轉發的一些消息,視頻也讓網友難分真假。“都是聽群里面的用戶在里面聊天,有些人說是真的,有些人說是假的,然后我聽的一頭霧水我沒辦法分辨。”顧慧告訴記者。
據濟川派出所民警陳旭介紹,根據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印發的互聯網群主信息管理服務規定要求,互聯網群主建立者、管理者,應當履行群主管理責任,即誰建群,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
陳旭表示:“規范群主網絡行為和信息發布,群主成員和群主信息交流時,應當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文明互動,理性表達,互聯網群主是指微信群,QQ群,微博群,貼吧群,陌陌群,支付寶群聊等各類互聯網群,現在微信群已經開始立法,規范管理,任何發言都要擔負法律責任,尤其是群主。”所以群成員今后發微信一定要注意以下9點:
1.政治敏感話題不發
2.不信謠,不傳謠
3.所謂的內部資料不發
4.涉黃、涉毒、涉暴等不發
5.有關港澳臺新聞在官方網站未發布之前不發
6.軍事資料不發
7.涉及國家機密文件不發
8.來源不明,疑似偽造的黑警辱警的小視頻不發
9.其他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信息不發最后強調一下,群主如果不履行監管職責,可能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后果嚴重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警方提醒,在手機、網絡等平臺轉發消息一定要了解消息來源,謹言慎行。陳旭提醒大家:“對于年輕人,我們警方在此提醒,在轉發相關消息之前,一定要進行核實,謹言慎行,如果轉發不實信息,將會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對于此次網信辦發布的“誰建群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的要求,很多市民表示非常好,以后自己建群、在微信群里說話,都會注意。
市民陳女士說:“的確網上有一些視頻感覺不怎么好,我們對有些來路不明的視頻從來不轉發。新規定的出臺,對于網上的群發都很規范了,蠻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