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錢德宏 記者 韓登軍)1.55米的身高、80多斤的體重,50歲的她,一位瘦弱的女人,幾乎每天都將小叔子抱到輪椅上,推到室外曬太陽,呼吸一下新鮮空氣;給他擦身子,端去可口的一日多餐。她這樣做已經(jīng)近6個春秋。她叫蔣春英,元竹鎮(zhèn)沿泰村一個平凡而又可敬的女人。 走進這個家庭,想了解這個女人,生活的重擔(dān)夠沉的了,但從她的臉上卻讀不出疲憊。記者看到她的那一瞬間,對她的敬佩油然而生,真想高歌那首讓人激昂的《嫂子頌》。 蔣春英的丈夫俞揚甫排行老三。老四俞揚慶,今年55歲,身高超過1米7。2012年9月14日,在一個村民建房的工地上,他和當(dāng)時41歲的妻子雙雙從腳手架上摔下來,妻子當(dāng)場身亡。他在醫(yī)院住了100多天后,命是保住了,但下半身失去了知覺,常年癱瘓?zhí)稍诖采稀?/p> 不幸就這樣悄然降臨到這個本來就貧困的家庭。夫妻兩個,一個人沒了,一個癱瘓了;女兒身患血液病,還在南京讀研究生。 誰來照顧老四?俞家這個大家庭開始犯愁了。老大俞揚忠年齡大,妻子常年生病;老二是單身漢,能夠照顧好自己就是萬幸了。 “我來服侍老四?”作為三嫂的蔣春英沒有和任何人商量,她主動要做老四生活的“拐杖”。雖然兩家是鄰居,但是為了照顧老四,蔣春英全家搬到老四家居住。她辭去了在外打的兩份工,扛起了兩個家庭的重擔(dān),每天照顧老四的吃喝拉撒。這一做就是近6年。 剛出院回家,老四天天唉聲嘆氣,咒罵自己成為家庭的負擔(dān)。蔣春英為這個家庭傷心,但對著老四,她強忍著淚水,一日多餐做給老四吃。悲痛欲絕的老四連續(xù)三四天將碗打翻,有時將嫂子的手腳燙傷。她總是默默地收拾干凈,身上的衣服臟了再換。 “你可以一走了之,這樣對家庭負責(zé)嗎?你女兒已經(jīng)失去了母親,難道還要成為孤兒嗎?再說,我作為比你年齡小的嫂子來服侍你,不怕羞不怕累,你難道還不如我一個女人嗎?”漸漸地,老四聽從了嫂子的話。 近6年來,天天為老四洗腳洗臉、擦洗身子、親手換洗衣服,將他搬到輪椅上、推出去轉(zhuǎn)轉(zhuǎn),變著花樣煮可口的飯菜,按時給他服藥,這幾乎成了蔣春英生活的全部。 “這些年說起來容易,真正做起來太難為她了。”俞揚甫看著弱小的妻子,既心痛又無奈,“為了支撐兩個家庭的開支,我外出到建筑工地打工,只有逢到下雨天,才能在家里幫助妻子照顧老四。” 老四剛出事的幾個月里,蔣春英每次背他都相當(dāng)吃力。她記不得多少次跪倒在地上,臉上、手上、腿腳等多處跌破了、流血了,有一次還磕掉了牙齒。但是,這個好強的女人在連說“沒事”安慰小叔子的同時,堅強地站起來,使出全身的勁,繼續(xù)將小叔子背到輪椅上,然后長長地喘口氣。 其實,這還不算什么,她最怕老四生病。特別是到了冬天,有時候,老四的腸胃不好,大小便失禁,剛剛換了一條內(nèi)褲,又要換第二條,有時一天最多換20次以上。后來,隨著老四稍微好轉(zhuǎn)才用上了“屎不濕”,一天也要換上五、六次。起初,她聞到異味,胃里翻江倒海,吐了一次又一次,但仍然回過頭來將老四身上清洗干凈。 說起自己的嫂子,老四總是激動萬分,“如果不是嫂子,我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我這輩子欠她太多。我剛住院時,醫(yī)生建議將腿鋸掉,她堅持不同意,才保住了我的雙腿。腿里裝上了鋼板,有時腿上化膿,每天吃藥掛水,不管刮風(fēng)下雨、白天黑夜,總是嫂子去喊醫(yī)生到家里來。”前年冬天的一個深夜,小叔子發(fā)高熱,她急忙去請醫(yī)生,去的路上跌了幾跤,渾身是泥水,醫(yī)生半天才認(rèn)出來。 近6年來,老四的女兒在外上學(xué),為了不分散她的精力、少為父親操心,無論生活多么艱苦,老四身體多次出現(xiàn)意外,蔣春英總是盡量不讓侄女知道,報喜不報憂。她不僅自己做到這一點,還叫大家庭的所有人都做到。 65歲的鄰居俞揚發(fā)深有感觸,老淚掉落不已,“我活了這么多年,見過也聽說過不少好女人,但像她這樣五六年來,真心服侍小叔子的女人還是第一次看到。”在她的影響下,這個大家庭對老四充滿著關(guān)愛。蔣春英的女兒成家后,經(jīng)常和女婿從泰州回來看望四叔。蔣春英幾年如一日地默默奉獻著,她無怨無悔、任勞任怨的精神感動了周圍的鄰居。鄰居們也紛紛伸出援手幫助老四,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溫暖。 “生活再難也要過下去,兩家子的好多事情還要辦好。我這個矮個子還得繼續(xù)干啊。”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聽著她的訴說,卻不曾有一句對生活的抱怨,感到的卻是她在生活壓力下的堅強。 記者感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