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徐平)東進北上征寇讎。黨內外,敵我友,矛盾重重交相糾。縱橫捭闔,進退棄取,著著運奇謀。 郭村首捷扼橋頭,姜埝攻讓操勝籌。黃橋決戰沖牛斗。軍政雙收。放眼華中,抗日展新猷。 這是新中國開國大將粟裕1980年9月于北京,為紀念新四軍黃橋戰役勝利四十周年所寫的一首題為“頌黃橋決戰”的詩詞。 2017年8月10日,是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杰出的軍事家、戰略家粟裕大將誕辰110周年。 8月29日,北京天高氣爽,陽光溫和,蔚藍的天空漂浮著朵朵白云,寬闊整潔的大道上車水馬龍,首都北京美麗祥和。 下午2:30,粟裕大將誕辰110周年紀念會在北京中土大廈舉行。紀念會由北京新四軍研究會主辦,參加紀念會的有原中顧委委員、成都軍區政治委員萬海峰上將等老前輩,粟裕大將的親屬以及身邊工作人員代表,粟裕大將戰友的后人,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八路軍研究會、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井岡紅軍人物研究分會、八路軍暨山東抗日根據地研究會、安徽省新四軍革命傳統教育基金會等單位的領導,新四軍老部隊的代表,來自浙江、安徽、山東、江蘇等地15個紀念館的代表和北京新四軍研究會的領導及會員,共300余人。我市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負責人應邀參加紀念會。 紀念會由北京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喬泰陽主持。 全體與會人員起立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拉開了紀念會的帷幕。 紀念會上,首先播放了由粟裕大將家人提供資料,一師分會制作的專題片《珍貴的照片 永遠的懷念》,100多幅珍貴的歷史照片,生動展現了粟裕大將光輝的一生。粟裕大將為人民軍隊的創建和發展,為革命戰爭的勝利,為新中國的成立和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粟裕大將的英名,永遠鐫刻在人民軍隊和共和國的史冊上。 97歲的萬海峰上將, 早年曾經擔任過泰興獨立團、靖江獨立團、如西縣獨立團、蘇中三分區獨立團副團長,參加過新四軍黃橋戰役。29日下午,萬海峰上將不顧年高體弱,滿懷對粟裕大將的深厚感情出席紀念會,原總參四部部長萬曉援將軍宣讀了父親的講話。講話深情回憶了粟裕大將對自己的教育和影響,贊頌了粟裕大將的雄才大略和高風亮節,并寄語新一代革命軍人繼承傳統,用黨在新時期的強軍思想武裝頭腦,努力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 北京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兼一師分會會長劉華蘇作了題為《英名耀青史 精神勵后人》的發言。 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井岡紅軍人物研究分會何光曄副會長作了題為《做大事不做大官的楷模》的發言。 北京衛戍區某部老虎團,是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紅軍團隊,也是粟裕大將親自組建和領導的新四軍英雄團隊。該團代表作了題為《在強軍征程中傳承粟裕大將的革命風骨,努力建設“四鐵”紅軍團隊》的發言。 祖籍泰興、90歲高齡的新四軍老戰士鞠開,曾在粟裕大將身邊工作了14年。他不顧病體尚未痊愈,執意提前從醫院趕來參加紀念會,發表了飽含深情的講話。 原北京軍區副司令員、粟裕大將之子粟戎生中將代表粟裕大將的親屬講話。 最后,北京新四軍研究會會長陳昊蘇講話。陳昊蘇在講話中說:“8月10日是粟裕大將110周年誕辰日,在這一天,我寫了一首詩,以志紀念:愛民志永少年心,報國情深壯士魂。百戰威名稱大將,千秋勝績看于今。工農偉業傳青史,華夏長城贊鐵軍。世紀征程還跨越,強軍圓夢萬年神。” 紀念會在嘹亮的《新四軍軍歌》聲中結束。 泰興市廣播電視臺記者到場報道紀念會,并采訪了90歲高齡的新四軍老戰士鞠開,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原8341部隊毛主席警衛隊隊長陳長江等人,他們深情贊頌了粟裕大將戰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光輝的一生,高度評價了新四軍黃橋戰役在中國革命史上的重大貢獻,深情贊美了黃橋人民踴躍支前、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真誠祝福新時期泰興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奮力拼搏,再創新輝煌,再攀新高峰。 將軍隨云去,昨夜宿蒙山。1984年,粟裕同志病逝。遵照他生前遺愿,粟裕同志的骨灰撒在了他曾經戰斗過的山東、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河南等省的20多片土地上(包括黃橋)以及他曾四次渡過的長江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