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顧燦)每年暑假,對孩子們來說都是最為盼望的時刻,但對不少家長來說,暑假卻讓他們變得更加忙碌。除了工作外,孩子的暑假生活也需要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不僅如此,漫長的假期,關于孩子的各種開銷肯定是少不了的,興趣班、夏令營、各種吃喝玩樂……錢包里的錢,眼看著就“噌噌噌”地往外掏。
這不,隨著暑假臨近尾聲,讓我們來看看家長們在孩子假期時的“酸甜苦辣”。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愿。抱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信念,家長們寧可自己節衣縮食,也不愿委屈了孩子。這個暑假,同樣一心為孩子的泰興父母們也不例外。
游泳班1000元,文化課補習費800元,還不包括各種吃喝零食和新衣服、文具等添置的費用,算下來,暑假以來一個多月的時間,市民劉女士已經在女兒身上花了幾千元。
“自助游能更加合理安排行程、控制花費,而且能夠陪伴孩子成長是很難得的,經過了多次自駕游,我已經成為了自由行達人了!”和劉女士相比,市民徐先生的花費也不少,除了給兒子報了一個游泳班花了近千元之外,夫妻倆還特地休假帶著孩子去浙江安吉自駕游玩了幾天,加上住宿和購物,算下來也花了五六千元。家住國慶新村的張先生這幾天忙著給上大學的兒子選購手機、筆記本等數碼產品。“手機花了3000多元,筆記本5000多元,平板也花了5000多元,光這幾樣就1萬多元出去了。”
“高考之前就答應給孩子買蘋果手機,不管考得咋樣,現在都要給他兌現承諾。”正在陪孩子購買手機的魯先生告訴記者,“這一年多來,孩子學習緊張,現在考試結束,孩子提出的要求只要不太過分,我們都想法滿足。”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少家長雖然認為暑假至今自己的錢包是“癟了”不少,但有的錢他們認為花得值,有的錢花了卻純屬無奈。
“給女兒報游泳班是為了鍛煉身體,古箏她從小到大都在學。”家長何女士告訴記者,在自己看來,給孩子報個興趣班、夏令營花點錢沒什么,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有利。但花錢給女兒報的文化課補習班,她也說不上來到底是對還是不對。“其實我女兒成績還不錯,但是人家都在補習,我也就給她報了,不然總感覺成績會跟不上人家!”何女士稍有些無奈地說。
與何女士相似的還有很多家長。他們都有著同樣的擔心,怕孩子暑假只顧玩荒廢了學業,況且身邊不管成績好的還是成績差的都在補習,自己的孩子不補習總覺得有些怪怪的。
“暑假孩子沒人帶,不報個興趣班沒法帶孩子!”市民余女士的兒子今年上小學,她和丈夫的工作都比較忙,老人又不在身邊,每年放暑假,如何安排兒子的暑期生活就成了夫妻倆最頭疼的事。“上午學吉他,下午學象棋,有老師看著,我們也能安心工作了,花點錢就花點錢吧!”余女士說。
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上補習班“隨大流”、沒人帶孩子的無奈、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落后的焦慮等等,家長們在暑假“燒錢”的理由和原因也是五花八門。雖然他們知道,有些錢即便花在了孩子身上,孩子也許并不樂意。
對于暑期家長“燒錢”的現象,這其中有不少是商家制造的噱頭,他們迎合了如今家長對子女異常重視、又帶著焦慮的心理,目的是為了讓家長掏腰包。其實,家長們更應該靜下心來想想孩子的興趣究竟在哪里,多花一些時間來陪伴孩子,讓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