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胡新芳 通訊員 戴文娟 錢德宏)為做好即將到來的蔬菜秋播工作,打牢高效農業種植基礎,近日,元竹鎮元龍園蔬菜專業合作社向合作社內職工廣泛征集改進無公害蔬菜種植建議,合作社內黨員職工積極參與,共收集19條合理化建議。合作社負責人葉秀美表示,經過仔細篩選,近期將落實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議。 近年來,元竹鎮聚焦84家家庭農場,以“黨建+”為引領,以農業產業為紐帶,全方位挖掘家庭農場引智富民潛力,點燃黨建和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新引擎。 整合資源,吹響抱團“集結號”
據統計,元竹鎮有糧食種植型家庭農場67家、蔬菜林果型8家、種養結合型9家,經營者中共有黨員45名。遵循“行業相近、地域相鄰、活動便利”的原則,該鎮聚合黨員農場主,整合現有場地、人力和陣地資源,融入黨建元素,分別建立了3類家庭農場黨支部,實現全鎮84家家庭農場黨組織工作全覆蓋。 結合區域分布和黨員結構情況,按照有場所、有設施、有標志、有黨旗、有書報、有制度“六有”標準,在弘泰牧業、元龍園蔬菜專業合作社、潘元村分別設立了相對固定的黨員活動場所。將支部會議和種植養殖業務探討有效結合,強化政策宣傳學習,強化家庭農場主黨性教育,促進依法依規經營,著力將產業黨組織打造成帶領業主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 示范引領,增添活力“催化劑” 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和提高組織化程度,引導家庭農場主走正發展方向,該鎮每季組織一次“紅色引領綠色發展”主題“金點子”征集活動,鼓勵黨員為農場發展建言獻策。扎實開展“黨員責任區”“黨員示范崗”“黨員示范家庭農場”創建等活動,發揮典型示范效應,通過以強帶弱、以大帶小、以優帶劣,推動家庭農場提質增效發展。 支部作為壯大家庭農場的“火車頭”,引導鼓勵村兩委成員、種植養殖大戶、黨員致富能手發展具有一定規模的家庭農場,組建家庭農場“紅色聯盟”,通過學習培訓、溝通交流,引導家庭農場在產品質量、品牌創建、新技術推廣等方面發揮“領頭雁”示范作用。 大元居委會黨總支副書記葉秀美流轉土地300畝,創辦了元龍園蔬菜專業合作社,從事高效設施蔬菜生產,建立農產品質量檢測基地,嚴格按照無公害蔬菜操作規程有序組織生產,在我省率先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和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園藝場整體認證。合作社黨支部成立以來,先后安排當地剩余勞動力、困難群眾109人就業,培訓農民980人次,帶動婦女創業42人,帶動婦女就業83人。輻射帶動周邊村組農民建立蔬菜生產基地300畝,實現了菜農增收、農業增效。 創設載體,提升發展“加速度” 定期開展“菜單式”培訓,運用現代遠程教育網、農民培訓學校等載體,對農場主進行政策法規、經營管理、現代農業技術等方面知識的培訓教育,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開展“組團式”服務,組織協調農技服務中心、人社所等職能科室,不定期進行問需解難,提供農資供應、農機服務、技術指導、產品銷售、品牌創建等方面的服務,助推農場健康快速發展。該鎮蘆筍專業合作社是蘇中地區第一家種植蘆筍的合作社。斜紋夜蛾是危害蘆筍的主要害蟲,以往不作為主要蟲害預報,該鎮農服中心主動請示市農委在基地專設了測報點,準確掌握斜紋夜蛾的發生動態,幫助合作社有效破解了防治時間難掌握的難題。 提供“跟蹤式”服務,制定“跟蹤式”服務清單,實行無縫銜接服務。針對糧價不穩和自然災害等情況,由主要種植業黨支部牽頭,規劃建設為農服務綜合中心。該中心占地8畝,總投入近300萬元,建設標準廠房2000平方米、購置烘干機12臺,預計9月份建成投入使用。該項目的建成將有效促進全鎮從事主要種植業的家庭農場“抱團經營”,實行統一購種、統一農資、統一烘干、統一倉儲、統一銷售,既節約生產成本又解決了農場生產環節問題。同時,每年增加村集體經營性收入20萬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