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燕麗娟 實習生 朱玲)這兩天,又到了錢永祥夫婦領工資的日子,夫妻倆喜滋滋地計算著這個月他們可以領取到多少工資,除去日常開銷,又能節余多少。 今年50多歲的錢永祥是黃橋鎮翁莊村人。10多年前,他一直守著自家一畝三分地,主要經濟收入全憑稻麥兩熟。這種靠天吃飯的日子,在村里的提琴產業興起后,發生了改變。7年前,憑著在多家提琴生產廠家打工的經驗,錢永祥和愛人一起,在離家幾步路的愛麗樂器廠安定了下來。錢永祥告訴記者:“我們夫妻兩人配合做,妻子做的是裝配打包,活計也不苦,一年可以賺萬把塊錢,我自己負責噴油漆,一年能賺4-5萬元錢,這樣夫妻兩人一年也能賺5-6萬元。” 作為“中國提琴產業之都”,黃橋鎮至今已擁有各類樂器生產企業230多家,全鎮年產各類提琴產品70萬只,分別占全國總量的70%和世界總量的30%。“提琴之都”良好的發展態勢,為黃橋鎮及周邊鄉鎮群眾就業增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愛麗樂器廠的創始人是退伍軍人翁文贊。退伍之初,他一直從事室內裝潢業。7年前,在積累了一定資金后,他回鄉投入提琴產業。如今,愛麗樂器生產的木制吉他、小吉他、尤克里里、兒童吉他等產品遠銷國內外,每年發放給工人的工資就有七八十萬元。 目前,在翁文贊廠里打工的有20多名工人,全部是附近在家務農的中年婦女。翁文贊回來創辦企業后,把村內的想就業又未就業的婦女召集起來,進行技術培訓。他告訴記者,在他廠里打工的這些婦女平均年收入都在2-3萬元錢。 封秋慧是黃橋鎮華溪居委會村民。十年前,她和一直從事小提琴制作的丈夫獨辟蹊徑,摸索采用亞克力材質生產制作“水晶樂器”,產品經久耐用,成為各演出團體的首選,價格從數千元到數萬元不等,利潤達30%。目前,他們的產品已通過電子商務平臺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我們充分利用網上優勢,在淘寶、阿里巴巴,還有一些國際網站做銷售,年銷售額在20萬元左右。”封秋慧對現在的生活現狀非常滿意。 據統計,黃橋鎮從事樂器生產、配套等從業人員2萬多人,從事銷售(含電子商務)的上千人。近幾年,在上海國際樂器博覽會上,由黃橋鎮政府和樂器協會搭建的展位連續成為熱門展區,每年全鎮95%的企業都積極參展。政府搭平臺,企業拓市場,周邊村民也實現了優質就業、穩定增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