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顧燦 實習生 朱玲)斑馬線,又被稱為“生命的守護線”,機動車在行駛至斑馬線附近時,應按規定主動減速讓行。一定程度上來講,一個路口的文明程度能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涵養和素質。盡管紅燈停綠燈行、機動車禮讓行人是最起碼的交通規則,但在街頭,還是有很多人絲毫都不遵守。就拿我市幾個路口來講,有的只因為多了一個抓拍“不禮讓行人”的監控攝像頭或者監控抓拍的標志牌,市民的素質便有了不同的呈現。 近日,鼓樓北路車輛川流不息,記者隨機選了原時尚萊迪北側沒有設置交通信號燈和禮讓監控的斑馬線進行實地體驗。在10分鐘內,共有9人過馬路,但路過的機動車大部分都不會在斑馬線處減速,只有當行人走到了馬路中間才會做到減速慢行。且部分車輛伴有不耐煩的鳴笛,一旦行人通過,車輛就會立即加速。 其實,類似的情況不單是在這一個路口存在。對于罰款記分的處罰,這些駕駛員真的不怕嗎?并不是。 在原財政局門前的斑馬線處,因為交警部門設置了專門抓拍不禮讓行人的電子設備,來往的車輛都忌諱幾分。記者觀察10分鐘左右,行人、車輛好像有交警指揮一樣,井然有序,機動車輛禮讓行人,并沒有出現原時尚萊迪附近的亂象。 記者在招商銀行東側斑馬線邊看到,一位大爺騎電動車想過馬路,但一直停在路邊張望著不敢通過。而路面的私家車和公交車已經停了下來,在司機鳴笛提醒后,大爺才恍然大悟地加速騎行過馬路,他說:“現在私家車這么多,有時候過馬路也擔心。” “這里有自動抓拍,每次經過時不管有沒有人我都會下意識踩一下剎車,因為對我們這些每天在路上跑的司機來說,罰款什么的還能接受,但是記分處罰就很嚴厲了。”司機張女士說,“沒攝像頭的時候很多車都不讓行,安了攝像頭之后讓行的車才多了起來。”家住附近的周女士說,剛開始車輛給她讓行,她覺得有一種被尊重的感覺,心里很舒服,同時也有些不習慣。她表示,原來看到車過來還不敢走,停在一旁等它先走,現在到這路口就知道機動車一般會讓行。 目前,市區安裝有專門抓拍不禮讓行人的電子設備或者設置有監控抓拍標志牌的地方,機動車禮讓行人的情況明顯好于市區其他路口,禮讓率較高。 針對斑馬線前禮讓行人的情況,記者隨機采訪了部分市民和車主。私家車車主劉先生說:“斑馬線前文明禮讓行人是衡量城市文明的一個標準,我在外地出差時發現,有的地方車主很自覺,只要有行人要過斑馬線,不管有沒有監控,都會停車禮讓,希望我們這里也能有這樣文明的交通習慣。” 市民李先生說:“希望越來越多的司機能夠做到禮讓,讓我們這些行人能真正安全地走過斑馬線。電子監控系統多少對機動車駕駛人起到了一定的約束作用。” 法律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條第一款規定,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時,應當減速行駛;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應當停車讓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