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蔣凱)8月4日,科技日報正式公布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關于公布2017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的通告,泰興籍青年科學家、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丁愛軍教授名列其中。 丁愛軍,現任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院長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赫爾辛基大學大氣與地球系統(tǒng)科學(教育部)國際合作聯(lián)合實驗室執(zhí)行主任、江蘇省氣候變化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副主任。首批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負責人,國家優(yōu)秀青年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計劃”、南京大學登峰計劃。曾獲“十佳全國優(yōu)秀青年氣象科技工作者”、江蘇省科學技術一等獎、國際理論物理中心2015年度ICTP獎等榮譽稱號。主要從事對流層大氣化學成分(包括臭氧及其相關前體物、PM2.5等氣溶膠和溫室氣體)的觀測和數值模擬。 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發(fā)生后,丁愛軍通過構建應急響應模型對地震以來以及未來幾天的福島核泄漏氣團輸送路徑進行了模擬,認為到目前為止,我國領土并未受到核輻射影響,通過媒體的報道,化解了民眾的普遍恐慌情緒。 在我國,冬春季節(jié)的霧霾比夏秋嚴重。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冬春季的大氣經常屬于靜穩(wěn)狀態(tài)。所謂“靜穩(wěn)”是指由于出現持續(xù)不利于擴散氣象條件導致污染物大范圍積累。2016年,丁愛軍教授及團隊,找到了形成靜穩(wěn)天氣的重要物質“黑炭氣溶膠”。在地球科學著名期刊《GeophysicalRe⁃searchLetters》發(fā)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大氣中黑碳氣溶膠的“穹頂效應”是加劇超大城市空氣污染的重要因素。隨后,美國著名科學新聞類雜志《ScienceNews》的地球科學專欄作家撰文對這項成果進行了重點報道,MSN、OxfordVirtual等媒體也予以報道和轉載。 據了解,和往年一樣,2017年建議資助的國家杰青共有200人,來自96家單位的科學家入選。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主要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chuàng)新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吸引海外人才,培養(yǎng)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yōu)秀學術帶頭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