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姚翔 通訊員 封志龍)3年的軍旅生活,培養了他堅韌不拔、永不言敗的精神。退伍后,他不等不靠,赴浙江紹興打工,憑著一股軍人作風,很快成為業務骨干,4年后創辦了屬于自己的公司,去年銷售額突破2千萬美元。他就是濟川街道東聯社區的朱建泉。 軍營獲鍛煉 朱建泉的仁年紡織品有限公司位于浙江紹興柯橋區的一幢寫字樓內。由于連續高溫的緣故,盡管室內開著空調,但朱建泉的T恤早已濕透。記者來到時,他正和公司員工開會,部署落實一批客戶訂單的生產任務。 犀利的眼神、挺拔的身材、豪爽的話語,剃著板寸平頭的朱建泉坦言,他曾是一名軍人。他說:“受影視作品的影響,我從小就渴望成為一名軍人。”1997年,朱建泉報名參軍。盡管當時名額有限,但憑著良好的自身素質,他如愿成為了一名軍人。 朱建泉被分配到吉林某陸軍部隊。“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朱建泉說,因為艱苦的環境鍛煉了自己。參軍第一天,東北異常寒冷的氣候給了他一個下馬威。第二天早晨,躲在溫暖被窩里的他被班長叫醒了。他起床一看,外面寒風刺骨,下著鵝毛大雪。 “以前在家至少要睡到中午。”朱建泉說,但軍令如山,他很快隨部隊外出跑步。因為各個科目都要比武,所以部隊每天上午至少跑5公里,有時下午還要加跑5公里,每周還要跑一次全副武裝的10公里。 “站軍姿也是鍛煉。”朱建泉說,每次一站就是40分鐘,要求是一動不動。朱建泉第一次站時很快就發暈了,班長讓人把他攙扶下來休息了一會,然后要求他繼續站。就這樣,朱建泉慢慢適應了軍旅生活,并榮立一次三等功,榮獲兩次“優秀士兵”稱號。 2000年退伍后,朱建泉被分配到原市亞太水泵廠,負責廣州區域的銷售。“父母賺錢不容易。”他說,因為需要大量資金,而他又不想讓家人背包袱,所以干了1年多就辭職了。2002年9月28日,朱建泉經熟人介紹,來到浙江紹興柯橋某公司打工。 創業顯風流 柯橋有中國輕紡城之稱。對于從沒有接觸過紡織產品的朱建泉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他從跟班學徒做起,虛心向師傅請教。由于朱建泉的刻苦鉆研,沒多久就能獨當一面,獨自完成接單和與加工廠對接。 經過4年的積累,朱建泉決定創業,開辦了一家紡織品貿易公司。“萬事開頭難。”他說,首先是資金問題,因為他沒有向父母伸手,所以要自己解決;其次是聯系加工廠,質量一定要達到要求,所以他要跑廠搞清對方的實力;第三,要了解外國客戶,不能上當受騙。 因為剛創業沒有信用度,所以客戶在資金和周期方面要求很嚴。朱建泉創業之初十分艱難,曾經打算放棄。“作為一個軍人,要永不言敗。”朱建泉回想起部隊生活,渾身充滿了力量。客戶要10個柜,自己哪怕只做一兩個柜,但必須保質保量交貨,決不讓客戶失望。 “做生意要堅持穩中求勝,要有風險意識。”朱建泉說,商場如戰場,陷阱無處不在,如果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陷入危機。“還是要感謝部隊。”朱建泉說,在部隊時讀書看報,不但增長了見識,也培養了自己的風險意識。 經過了創業之初的艱難,如今朱建泉的公司已走上發展的正軌。“現在不愁訂單,都是固定客戶。”朱建泉坦言,妻子因為英語好負責聯系外貿客戶,自己負責核價、找加工廠抓質量。目前,公司有員工十幾個人,去年銷售額突破2千萬美元。 在浙江打拼15年,朱建泉擁有了美滿的家庭和自己的公司,在當地買房買車,但他并沒有滿足。他說,今后在穩健經營的同時要擴大規模,打算向實體方面發展,擁有自己的紡織廠和印染廠,從接單開始到最后出貨,都由自己實體操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