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周冰)“泰興這幾年的變化真是太大了,一幢幢高樓大廈建起來了,商場檔次變高了,連小區現在也有了散步的好去處,讓我們的生活環境變得更舒適、更愜意!”每天傍晚時分,是家住祥生未來城小區的顧家福最愜意的一段時間。晚飯后,他都會與老伴來到小區里的黃金水街健身游玩。水街全長500多米,風景優美、設施完善。項目總投入約2000萬元,將打造我市首條集購物、娛樂、觀光、休閑、文化于一體的濱水風情街區。 根據城建規劃,2014年,我市拉開了城市西南片——南天門地塊的城建序幕。目前,片區內的太平路、興南路西路、羌溪路南延等道路工程已全部建成通車,高品質住宅小區建設也已初具規模。與此同時,以皇家水岸花園社區、香榭湖為重點的城市東南片區以及以新泰中、龍河灣公園為重點的城市東北片區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片區開發建設,進一步拉開了我市的城市框架。 當然,生態宜居城市的打造和市民幸福指數的提升,離不開綠化的建設和裝扮。日前,備受市民關注的龍河灣公園已基本打造完成,將成為休閑、科普、綠色慢生活的市民公園,也是提升城市生態環境的濕地公園、植物園以及文化公園。 龍河灣公園的建設無疑彰顯了我市推進城市綠化美化的大手筆。目前,我市共實施園林綠化項目69個,新增綠化面積150多萬平方米,城市綠地率已躍升至37.5%,成功創建成省園林城市。未來三年,我市將重點打造如泰運河、羌溪河“雙水”濱河景觀。實施植物園、東郊公園、西郊防護林等4個郊野公園以及香榭湖等5個城市公園建設,積極構建“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綠色生態網絡。 “現在,在小區我們有水街,走出小區還有公園,更難得的是隨著道路設施的建設,出行條件大大改善。”說起如今的城市變化,顧家福滿懷喜悅。 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多以及機動車數量的增加,交通擁堵成為了“城市病”,我市通過打通斷頭路、規劃建設新路等方式,積極構建城區“九縱九橫”暢通路網。截至目前,城區“九縱”道路中已全線貫通5條,“九橫”6條。中心城區實現了內聯外暢的目標。在建設新城的同時,我市加大老城區更新改造力度,曾經市民反映強烈的47個老小區和78處背后街巷完成改造,使居民生活告別了臟亂差,提升了生活質量。同時加大安居工程建設,新建了曾濤路、澄江路南側、迎幸中學等13個地塊的安置房,圓滿完成了老政府、老東站、種子庫等4個地塊3500多戶的安置工作,有效惠及了民生。 如今,穿行于泰興城區,樓美了、路暢了、地綠了、景美了……一幅記載著非凡“城跡”的壯美畫卷,傳遞著民生至上的溫度,體現著品質優先的態度,讓人感受到一幅宜居宜業的現代城市精彩畫卷。 記者短評: 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在南京召開座談會,深入研究揚子江城市群建設問題。省委書記李強指出,我省沿江地區是我國“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兩大國家戰略的融合交匯地帶,建設揚子江城市群,既是事關江蘇發展全局的重大決策,也是落實兩大國家戰略的重要載體。對我市而言,揚子江城市群建設為我市發展提供了嶄新平臺、拓展了戰略空間、創造了歷史機遇。 如何抓住揚子江城市群建設的機遇?城市建設無疑為一劑“良方”。 當城市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又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重要載體和依托,對生產力發展的作用不斷增強。今天,城市更是一個地區加快發展的引擎,對外形象的窗口。城市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體現,抓住了城市建設,就抓住了營造良好環境的關鍵,就抓住了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就抓住了統籌城鄉發展的“牛鼻子”,就抓住了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龍頭”。城市建設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工程建設對城市人居環境進行改造,對城市系統內各物質設施進行建設,并投入運行發揮功能提供服務,為市民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保障市民正常生活,服務城市經濟社會發展。 隨著城市化戰略的全面實施、經濟社會改革的深入進行,城市建設的作用和地位已越來越突出,相信隨著城市建設的深入推進,對增強城市綜合實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將進一步發揮積極而深刻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