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盧怡 通訊員 劉乃斌 張玉德)“我出生在丹麥哥本哈根,從小在外國生活,但我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是中華兒女。”7月22日,海外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營員陳思婷說,她很開心在這個暑假來泰興參觀,不僅能夠結識很多新朋友,還能學到向往已久的中華文化。 當日,2017年海外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泰州營來到我市,開展為期1天的活動。參加夏令營的100多名華裔青少年分別來自美國、丹麥、比利時、泰國、馬來西亞等10個國家,其中大部分青少年是第一次來泰興。 用中文交流更親切
“我5歲的時候就出國了,出國后,平時在家里爸媽都和我說中文,這次能在這里聽到大家一起說中文感覺很親切。”今年18歲的吳延東來自丹麥,祖籍福建,他曾在國內上了一年幼兒園,出國后,父母不僅和他說中文,還給他做中餐。他說:“我已經上高中了,平時會看國內的電視劇、綜藝節目,比如《快樂大本營》等,大家用中文交流,一下子就拉近了彼此的距離。”“這次‘尋根之旅’了解泰興本地的歷史文化,還能交一些朋友。”來自美國的徐思奇告訴記者,他從小在家里學習中文,通過這次夏令營可以結識更多新朋友,并且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提高自己的中文交流水平。 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僑辦主任丁中輝介紹:“此次海外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泰州營在泰興活動一天,我們通過實地參觀、現場教學、交流互動、實踐操作等多種形式,游覽了黃橋古鎮的丁文江紀念館、何氏宗祠、中將府,參觀了泰興市文化博覽中心和鼓樓小學,讓華裔青少年對中華文化、泰興文化有更多認識和理解,也有助于擴大泰興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有利于宣傳泰興。” 尋找心靈深處的中國根
“泰興很親切,跟我想象中一樣,很有回到家鄉的感覺,帶著孩子們來參加‘中國尋根之旅’很有意義。”帶隊老師曹天芳告訴記者,已經移民美國多年的她,在臺灣長大,她的外祖父是常州武進人,她的外祖父姓何,在參觀何氏宗祠的時候,就好像找到了自己的根一樣。她說:“這是我第四次來江蘇了,卻是第一次來泰興。”“我對中國的印象是從爸媽的講述中得來的,通過參加夏令營,我發現中國變化很大,和爸媽講的不太一樣。”來自丹麥的朱莉參觀了黃橋古鎮的幾個傳統建筑,感受到了青磚碧瓦的美和幽靜恬淡的氛圍。 在市文化博覽中心,華裔青少年們走進千年古城的歷史、領略古今名人的風采、感受城鄉巨變、見證歷史文化遺產,沉浸于深厚的歷史文化中,贊嘆聲不絕于耳。 在鼓樓小學,華裔青少年們觀看了京劇表演、古箏表演,體驗了鼓樓小學的社團活動。“這是我第一次來中國,也是我第一次拿起毛筆,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在書法活動室里,來自比利時的李奇珍告訴記者,“在課外,我學了柔道、乒乓球等,第一次接觸到中華文化中的琴棋書畫,感覺很新奇、很有意思。” 今年16歲的梅杰明向記者介紹:“我出生在比利時,我爸爸是長沙人,媽媽是北京人,我5歲時回國,在廣州讀書至初三,后來又去比利時了,相比夏令營里的其他孩子,我了解的中華文化更多,中國的語言文字是我最喜歡的,比如詩詞歌賦之類的,而且我對中國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也更適應。平時在學校,我也會向同學介紹一些中華文化。我雖然在中國待了很久,但是因為大部分時間在上學,沒有空游覽古跡名勝,有句名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現在書快讀完了,來行路了,來尋找我的根了。” “這個夏令營的好處是貫通中西教育,尤其是國畫、戲曲、書法等中華傳統文化學習課程,大家都很感興趣,同時還能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參加夏令營的華裔青少年紛紛表示,他們會珍惜此次機會,進一步認識泰州,認識泰興,了解中華歷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