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江 徐磊)曲霞鎮印達村是“江蘇省最美村莊”。近年來,村里在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的同時,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把過去臟亂落后的村落,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生態旅游鄉村,村民的人均純收入也比五年前翻了一番。 走進印達村榮譽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村里這幾年獲得的各種榮譽證書和獎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組記錄了印達過去的老照片。 從這些老照片上可以看到,五年前的印達村,臭水溝、垃圾堆隨處可見,村容村貌落后。村兩委會適時提出“創新特色文化,打造最美印達”的口號,開始發展鄉村生態旅游。大力治理臭水溝,打造成“小秦淮”風光帶。清理露天垃圾場,種上了花草樹木,建起了亭閣廣場。村民花國華以前反對搞鄉村旅游,可現在,他卻主動承包了村里的兩個旅游項目,成為了一個小老板。曲霞鎮印達村11組村民花國華說:“幾年之前村里說搞旅游開發,我們誰都不相信,河很臭,路很臟。這幾年發展搞得蠻好的,處處的綠化、路燈、道路都挺敞亮的,夜里走路亮堂堂的。現在有了“小秦淮”、農村文化大舞臺,氣象牌子也豎起來了,處處搞得漂亮得很。” 過去印達村的村民們大多以種地、打工為生,收入來源有限。為增加村民收入,村兩委會將90%以上的土地進行流轉,除了搞鄉村旅游,其余的用于發展高效農業,先后實施了500畝的葡萄園、300畝的泥鰍養殖基地和200畝的草莓種植基地。村里還先后建成四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組建了印達社區股份合作社,村民們都是合作社社員,有了穩定的收入。曲霞鎮印達村經聯社副主任王樹英說:“他們拿到很高的租金、土地租金,他還多到時間去打工去自主創業。” 村民沙梅香如今是村里有名的殷實戶。五年前,她們全家靠打工、種地過日子,條件一般。自從村里搞起了旅游,她就在村口開了家超市。平時有空的時候,她還從村里的企業接一些加工訂單,忙副業。 沙梅香說:“我們這邊承包田到戶,是一年一千元一畝。我做這個小加工燈頭,是2000多一個月。我們這個小店,旅游團來了生意越來越旺。” 在發展生態旅游的同時,村里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扶持能人創業,目前已有22家民營企業,解決了全村90%以上的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市海益紡織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建明說:“5年之前我們的產值只有300萬,我們現在達到2000萬,乃至2500萬。村里各個方面幫我們來資助,包括我們新的廠房翻建、外部環境的調節。” 如今的印達村綠樹成蔭、四季芬芳。村民的人均純收入也從2012年的11000元,上升到了現在的22000元。曲霞鎮印達村黨總支書記 沙志龍說:“我們通過生態旅游的規劃,我們印達村規劃了一個美麗的藍圖,將在今后5年的過程中來實施,將會把印達建設得更美麗,把印達的農民錢袋子更加富裕。” 編后:村莊變美了,村民變富了,五年來,印達人圍繞著打造鄉村旅游產業的目標砥礪奮進,并且實現了自己的小目標。隨著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推進,生態休閑農業、旅游觀光農業發展的空間更加廣闊,只要科學規劃,不懈推進,下一個美麗藍圖定將成為現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