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樊崢)近幾年,我市加強城區河道綜合整治,通過截污納管、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方式,積極改善城區水環境,實現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讓城市因水而靈動。 7月6日上午,記者在三館東側的內城河看到,河道干凈整潔,波光粼粼的水面和兩岸古樸的建筑相互映襯,顯得十分的和諧,而這一切都得益于我市近年來開展的黑臭河道整治。 三館東側內城河與烈士堂西側河道、仙鶴灣河道相通,過去由于歷史原因,河道內一度黑臭現象嚴重,影響了周邊居民日常生活。2013年我市啟動“三年城建會戰”,對城區內的黑臭河道進行清淤、河堤護坡、修復破損直立墻,并將河道兩側的污水口全部接入污水管網,徹底消除了河道黑臭現象。如今,放眼望去,河道寬闊,河岸整潔,河水清澈,倒映著藍天白云。市民譚先生說:“水還蠻清的,沒有雜質,沒有什么味道,釣魚來說還是可以的。” 城郊的躍進河原先是一條斷頭河,整治之初,河道雜草叢生,經過大半年的施工,河道整治效果已經初步形成。同時,還打通了躍進河與羌溪河的連接,并建設躍進河閘站,進行引排水,如今河道景觀煥然一新。市民常麗華說:“我們在這里散步的時候,兩邊的綠化也比較漂亮,水質也比較好,以前聞到臭,現在聞不到臭味,好天的時候有的時候還看見白鷺飛在這里,說明這里的水質相當好。” 自2013年起,我市共投入資金4.6億元,實施外城河北閘站、濟川閘站、羽惠河、羌溪河等46項水系控制、河道護岸和河道清淤工程,提前實現“如泰運河以南主城區實現控水活水”目標,提升了城市河道防洪排澇能力,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建成了江河安瀾、節水高效、活水繞城、清水潤城的水生態文明城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