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這部小說有情懷、有溫度、接地氣、有底氣、充滿正能量!”……前不久,由作家出版社推出的重點圖書——我市鄉鎮干部蔡燁佩的長篇小說《底氣》,這部超乎尋常的小說一出版,如同“史上最大尺度反腐劇”《人民的名義》,立刻引起社會各界特別是文學界,尤其是我省文壇大腕們的關注、熱議和好評,實屬非同一般。現將著名作家、省作協主席范小青等部分專家學者在省作協舉行的蔡燁佩長篇小說《底氣》研討會上的發言予以摘登,以饗讀者。 作者簡介 蔡燁佩,生于1963年9月,研究生學歷,省作協會員,起點中文網A級簽約作家。長期在鄉鎮從事紀檢、政法工作,被評為江蘇省“優秀紀檢監察干部”,并獲中紀委、監察部表彰。 出版有長篇小說《伏婚》《上訪村謎語》,在《中國文藝》《江蘇散文》文學期刊上,先后發表中篇小說《領悟進步》《曲霞蟹黃湯包記》《女兒,勇敢地飛!》等。曾獲泰興市政府文藝獎,泰州市“五個一工程”獎。 故事梗概 《底氣》共18章,27萬字,分上、下兩部分。 上篇《1-10章》講述了村婦姜鳳因一起車禍導致顱底骨折和腦震蕩,卻自愿舍棄大醫院治療,轉到鎮衛生院。這匪夷所思的轉院使她傷情惡化,丈夫田仁春發覺被騙,憤而上訪。轉院背后原來有一個巨大的陰謀,一群利益相關者相互勾結,惡事做盡,竟羅織罪名將田仁春投進監獄。通過對一伙利用改革,打著改革的旗號,貪贓枉法的幾位腐敗墮落的公務員的描寫,使用精神分析方法,深入到人物的潛意識中去挖掘和揭示其家庭環境的內在因果關系。命運的氣數及人物命運的悲慘、凄涼,從而闡述先進的官文化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基礎。 下篇《11-18章》通過對上訪老戶繼力的形象塑造,凸現了農民的教育問題。新任市委書記兆仁,以堅定的信仰和純潔的黨性為底氣,以民為本,重查舊案,撥亂反正,候志鑫和潘國威為了再一次陷害田仁春,又以強奸未遂罪名逮捕田仁春,引發了一場正義和邪惡的斗爭。給田仁春、姜鳳這樣不幸的農民送去溫暖,并帶領市委全市人民,將原來問題叢生、民怨沸騰的市鎮及農村,建設成了天藍水清、鳥語花香、百姓安居樂業的美麗新家園。闡明了優秀的鄉土文化和村民真正意義上的自治,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 范小青 省作協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 情節曲折復雜,改成電視劇一定很好看 這部小說構思獨特、文字干凈、藝術功底深厚。 第一,人物特別奇葩,前面半部分寫的人物都很極致,惡也惡得非常極致,傻也傻得很極致,慫也慫得很極致,窩囊也窩囊得很極致。后來,我在想,蔡燁佩寫作就是寫,就是往前沖。他沒有理論,他不需要理論,他接觸的基層人匪夷所思,有的地方簡直不可思議。對我來講,是一種新鮮的感覺。我想寫這些人物寫得這么極致,我們不可想象。因為他有這樣的文學底蘊,有這樣的了解。 第二,寫作上沒有套路,沒有擠兌性,沒有先要認定人物合理走向,命運的起伏,打破了這些,寫得很自由,這是我對這個小說的領悟,新鮮的感覺,它跟其它作品不一樣,這些人物我不細細講,每個人物我都可以講半天,這里面非常奇葩。 第三,小說的情節非常的曲折復雜,尤其是前半部分,我第一感覺,這要是改電視劇一定很好看。前面承包衛生院這個過程,侄子和姑媽這個里面的糾纏,還有當然主要是寫官場里面跟反腐敗很有關系,這個東西是一個非常好的電視劇,當然它本身很有文學韻味,有文學品質在里面,畢竟他不是第一次寫小說,它呈現了文學的基因。 張王飛 原省作協巡視員、省文藝評論學會會長 人物形象寫得很極致,難能可貴 這部作品鮮活生動,情節曲折離奇,充滿著生活氣息和鄉土氣息。我覺得作品的主題,想要做的這個事情,就是要塑造像兆仁這樣一個親民愛民、疾惡如仇、一身正氣的一個共產黨干部這樣一個正面形象。 正因為有這樣一個想法,所以也寫這樣一個人,盡管這樣一個人是從基層開始的,但他是我們共產黨基層干部的一個代表形象,而且也是光明所在,共產黨政權的底氣所在。還有那些貪官污吏,通過對這兩類人物形象,實際上表達了這個作品的主題,這是一個正面思想、一個底氣、一個底線。 像于妹、姜泉、李力、潘國威,這些人沒有做人的底線,這里面最觸目驚心的、最壞的、壞到極點的就是于妹,道德淪喪、見利忘義,是一個邪惡的象征,什么壞事都做,是農村那種顛倒是非、陰險歹毒,連跟姜泉結婚都是用訛詐的方法等等,寫得很極致,難得可貴的是,要達到的寫作目的基本都達到了,表示祝賀。 汪政 省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 從反腐入手,超越了反腐的一個作品 蔡燁佩的作品,除了反腐這個題目以外,《底氣》這部小說是從反腐入手,超越了反腐的一個作品。 我其實經常是說,文學應該參于到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去,我們農村面臨的問題是哪些,我們這樣一個基層,面臨的問題,不僅僅腐敗,兆仁書記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那么幾個上訪的、冤案的、腐敗的問題,是一個基層的管理者的人文情懷問題,而且和文學工作者雙重身份的一個作者,在進行探索社會建設的一次嘗試性的寫作。所以,內容還是很豐富的,情懷可點可贊,是值得祝賀成功的。 儲福金 省作協副主席、小說工作委員會主任 小說寫得很獨特,很有藝術感染力 蔡燁佩長篇小說《底氣》的研討會,是我們省作協小說工作委員會今年開展的一項重要文學活動。以前我們也開辦過不少的研討活動,但是為基層作家召開的就并不多,很多評論家平時也較少關注到最基層的文學創作,這次的研討就顯得很特別,也讓我們的專家、研究者接觸下“地氣”,了解文學生態之一斑。 我覺得《底氣》這個作品,反映了當下農村的某些現實,抓住了農村人物的一些特征并進行了極致的刻畫,顯示了作家對生活的深入觀察與思考。小說反映出來的生活還有作者對生活的把握,尤其是細節的描寫,非常飽滿、真實、典型,寫得很獨特,很有藝術感染力。 這部小說還善于營造和渲染矛盾沖突,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小說始終還有一種精神在里面,這是一種美好的精神,格調高,大氣,富有激情。相信與會的各位專家、各位批評家對這個作品有更多更好的意見,請暢言交流。 魯敏 省作協副主席、創研室主任 作品腔調,整個是用真嗓子在說話 小說里面很多素材的來源都是非常原生態的,就像全是剛剛從地里拔出來的這種素材,帶著泥土,帶著枯樹葉,也帶著剛剛出繭的蟲子,什么都有,最起碼新鮮生動。 素材非常的量大,爭先恐后地向讀者涌來。這種原生態的創作,往往是專業作家或者年輕作家都不能比的。 這部長篇能夠讓人有一種聽說書的感覺,整個作品腔調,是用真嗓子在說話。平常我們所謂學者作品也好,專家作家作品也好,是有一種所謂的文學追求,一旦有文學追求以后呢,他就講究文藝腔,它要深刻,它要風格化,它要個性化,有了那么多自我暗示之后,就經常會用假嗓子來講話。 這部小說是用真嗓子來繪音,繪情,繪色,所以這里面對話特別多,有的時候是對白,有的時候是吵,這種大量的口語,還有一些擬比的運用,所以,覺得這種真嗓子原生態,特別像我們最為喜聞樂見的那種說書人的腔調,這是他的特色。 張光芒 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 這部小說,指出了鄉村文化發展方向 小說里,于妹不是個東西,一點品質都沒有,連女人最基本的東西都沒有,就是一個惡劣的潑婦娘們。但實際上,她沒什么本事,沒是非觀,沒善良的本性,這種人在小說當中非常多,構成了21世紀鄉土文化的一種土壤。 這些人明目張膽,象于妹、姜泉他們把家里人的生命拿來阻止上訪,但是,各級領導、各個來處的人都阻止不了他們。不阻止還好,一阻止反而就要來上訪,為什么?錯覺了一個很大的命題!就是所有的人,不管發生了什么,如《我不是潘金蓮》的主人翁,與他交流的時候,大家都沒有把他當“人”,當一個正常的、平等的人來看,就是不是以“人”為目的,就老是覺得怎樣阻止他為目的,從不是以對方感覺為目的,不是把對方作為一個“人”為目的。 姜鳳不斷上訪,也有這個關系,就是沒有一個真正的以她為目的,為她真正的考慮一下,而是把她當成一個你不用上訪為目的。所以,她就永遠地在愚昧當中感受苦難,在苦難當中不斷反抗,在反抗當中又撕拼,就這樣惡劣的輪回。 就這部小說,特別指出了將來鄉村文化發展的方向和出路。出路是什么呢?就是法制情懷、信仰情懷的出路。這種出路,是姜鳳和臥底“女共黨”賈見真對話的時候感覺出來的。在與姜鳳對話中,說出了西華村干部把人當人,這一點特別重要,這就指出了文化使命感。蔡燁佩敏銳地抓住了,難得可貴!特別是他把兩個都抓住了,寫得很極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