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群眾》雜志刊載了濟川街道三六村原黨總支書記金雨祥同志的感人事跡。金雨祥生前主動放棄“小老板”身份,響應黨組織號召,扎根基層24年,默默奉獻,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全村2600多人自發為他送葬。品讀金雨祥,感受最深的就是要學習他為人民服務所涵養的“三心”。 學習金雨祥舍己為民的公心。當村級班子青黃不接、組織需要他回村擔任這“沒品沒級”的“窮村官”時,金雨祥的“爽快答應”讓他成了別人眼中那個不懂得為自己考慮的“傻子”。但他24年的堅守,卻告訴我們,他不是不懂得為自己考慮,而是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去考慮,那就是一名共產黨人所應具備的舍己為民的公心。面對妻子的不解,他的回答十分質樸,人不能沒有錢,但又不能僅僅為了錢;一個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這份一心為公的堅守,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一名基層共產黨人的心聲。正是因為有眾多的像金雨祥一樣的基層干部舍小家顧大家,才使我們黨和國家這棵大樹的根牢牢扎在了最廣大人民的心中,雖歷經風吹雨打,卻愈挫愈勇、茁壯成長。 學習金雨祥飽含深情的愛心。“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這就是說,為政者不要固執己見,而要懂得聽取百姓的心聲和意見,并按民意來施行社會政策。為人民服務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懂得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善于聽取群眾意見、采納百姓心聲,急群眾之所急、幫百姓之所需。當孤寡老人不愿離開危房去敬老院養老時,金雨祥沒有硬性地要求老人搬離,而是體諒和理解老人的難處。一句“我們也有老的時候,不要為難老人家”的質樸回復,體現的是一名基層共產黨人飽含深情的愛心。正如古人所言:“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我們共產黨人當涵養這樣一份飽含深情的愛心。 學習金雨祥至真至誠的耐心。走群眾路線,做群眾工作是我們黨的看家本領。走得好不好,有沒有耐心很重要。毛澤東同志曾說:“有許多時候,群眾在客觀上雖然有了某種改革的需要,但在他們主觀上還沒有這種覺悟,群眾還沒有決心,還不愿實行改革,我們就要耐心地等待,否則就會脫離群眾。”在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的今天,征地動遷工作是城郊一線干部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最難做好、做通的群眾工作之一。作為城郊村的黨組織負責人,金雨祥面臨繁重的動遷任務,但他并沒有因困難而止步不前。一句“做群眾工作要將心比心;有些事,群眾一時轉不過彎來,當干部的一定要耐心地開導”,一次“為了感化一個拆遷戶,他曾在雨中站了半小時”的身體力行,彰顯的正是一名基層共產黨人至真至誠、為人民服務的耐心。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金雨祥同志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勤奮務實,忘我工作,用生命鑄就了忠誠、干凈、擔當的新時期基層干部形象,他的死重比泰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