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秦銀生 何軍)從借助互聯網做服裝,到互聯網+特色農產品種植,張橋鎮吳榨村的吳岳和他的旭日豐生態園初步取得了成功。但吳岳的創業創新之路并未停止,目前他正嘗試著借助物聯網,做大做強“體驗式農業”。 6月1日上午,旭日豐生態園迎來了當天采摘枇杷的第二批客人。這里栽了五畝枇杷,今年是第三年,進入了盛果期,每棵樹上碩果累累,每天來采摘的客人都有十多批。 旭日豐生態園占地不到六十畝,但很精致。除枇杷外,還有草莓、桃樹、梨樹、葡萄、獼猴桃,果樹之間的空隙處還飼養了數百只雞鴨鵝。 從2014年年底開始,吳岳用了三年多的時間,投資四百多萬元,將旭日豐生態園逐步打造成形。而在2014年之前的吳岳并沒有真正接觸過農業,高中畢業后他便到浙江杭州打工,成了一名制衣工人,做了四年之后,吳岳自己開了家小型服裝廠,專門為一些電商訂單化生產服裝。吳岳說:“因為我們做加工利潤比較低,純粹給他們打工。電商銷售利潤比較高,我們看他們生意比較好,我們就嘗試自己做。因為我們本身就有基礎,加上接觸比較早,所以取得第一桶金。” 短短七年間,吳岳積累財富過千萬,但逐漸地服裝電商生意也陷入了惡性競爭,利潤空間也越來越小。2014年吳岳把電商發展的目標轉移到農副產品上,回鄉建設了優質的特色產品基地,同時發展體驗農業。吳岳說:“我們將利用物聯網,建一個物聯網系統,讓他們看到我們這個東西是怎么種植的,施的是哪些肥料,而我們采摘下來的水果是從哪一棵上采摘下來的,發給他的,他都能明明白白地看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