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法院邀請市相關領導、部門負責人到該院現場辦公,共商退欄還綠、讓惠于民事項。該院西大門東側的10多畝綠化園將改建成綠色法制長廊,成為市民普法休閑的“城市客廳”。 “我宣誓,忠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忠于祖國、忠于人民、恪盡職守、廉潔奉公,接受人民監督……”這是年初市法院全體入額法官面向國旗的錚錚誓言,更是近年來該院全體干警用實際行動力行的莊嚴承諾。 市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楊旭波介紹,3年多來,該院圍繞“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堅持問題導向,順應群眾期待,不斷創新為民舉措,大力踐行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宗旨,走出了新時期的司法愛民尊民之路,贏得了人民群眾的高度贊譽。 推出便利新舉措 讓司法更富溫情 【新聞回放】“這太方便了,無需去跑銀行,刷刷卡,被告償還款10萬元就到賬了!”日前,市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內,執行申請人張某看著執行款很快到位,高興地說道。 據介紹,以前,一筆執行款到位后,執行申請人需要來回銀行好幾次,特別是遇到惡劣天氣,往往有苦說不出。2016年,市法院與銀行協調,設立了POS機,方便當事人繳納費用和獲取執行款。 換位為群眾著想,該院優化便民利民舉措,讓群眾感受到司法的溫暖。在訴訟服務中心,設立“便民小站”,配齊POS機、電子觸摸屏等便民設施,方便當事人繳納費用、查詢案件,并每天提前半小時開門,避免當事人等候。全面實施立案登記制,簡化立案審查程序,推行網上立案、預約立案,避免當事人來回奔波,2016年共網上審查立案6000多件。 為進一步提高審判質效,市法院推行“繁簡分流”,近年來共適用簡易程序審結刑事案件2527件、民事案件37177件;推進院、庭長回歸審判一線,帶頭辦理重大、疑難、復雜案件,2016年院、庭長審理案件6033件,占全院結案總數的三分之一;將家事案件納入少年審判庭,成立泰州法院系統首家少年及家事案件審判庭,實行專業化審理。 此外,近年來,對于經濟困難當事人和弱勢群體,依法核準減、緩、免交訴訟費320余萬元;完善司法救助機制,對符合條件的困難當事人發放司法救助金242萬元,救助613人。 深耕“傾聽的司法” 增添群眾公正獲得感 【新聞回放】四歲的小東在父母離異后遭父親遺棄,面對調解現場姑姑和外婆的“逃離”,市法院少年及家事案件審判庭審判員王云立馬抱起孩子安慰他、喂他吃飯、哄他睡覺,并發出司法建議,促使當地政府對其在外的父親采取強制措施,督促履行撫養義務。 自2011年8月擔任助理審判員以來,王云以智慧和良心演繹著一個個春風化雨、傳播正義的感人事例,尤其是對涉案婦女、兒童、老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給予更多關注關愛,即使面對謾罵、暴力報復等威脅,也依法力助維權,收獲知心法官“云姐姐”、“好女兒”、“好姐妹”等贊譽。前不久,她獲評“全國法院系統辦案標兵”殊榮。 為增添群眾對司法公正的獲得感,市法院深耕“民心審判”司法品牌,推行“民情丈量工作法”,深入開展“傾聽的司法”活動,并完善訴前調解、訴調對接、審裁對接工作機制,由市調解委員會選派專人進駐院訴訟服務中心,在多個鄉鎮、村居設立巡回審判點和“法官調解工作室”,快速有效化解糾紛,促進社會和諧。 自1995年進入法院工作以來,一直扎根農村的曲霞法庭庭長張鵬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竭力依法為群眾排憂解難,公正辦案為群眾維權,被譽為“草根法官”、“民心法官”。他先后獲得“全國法院辦案標兵”、“全國法院先進個人”、“敬業奉獻中國好人”、“全國模范法官”等榮譽。 近年來,作為全省優秀人民法庭,黃橋法庭不斷深化自2013年創新開展的“民心審判”,通過網上發布案例、村居巡回審判和聘請民心觀察員,廣泛傾聽民意、邀請干群參與調解,經驗在全省人民法庭庭長會議上作經驗交流,被泰州中級法院發文推廣。同時,創新利用載體,通過六尺巷和顧孝子故事、雌雄相依銀杏“和好樹”等,弘揚正能量,促進案件調解,并延伸審判職能,幫助地方化解30多件疑難復雜矛盾。庭長宋炳忠被評為“全省優秀法庭庭長”,法庭近年來榮立集體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被表彰為全省法院文化建設示范單位等。 針對轄區內鄰里之間界址、土地使用權、人身損害賠償及排除妨害等糾紛案件多發的實際,2016年,河失法庭積極探索開展了“民情丈量工作法”,即以“丈距離、量面積、衡得失、應民心”為宗旨,法官們在辦案過程中,帶上測量尺具,帶上公正之心,走進鄉鎮村居,深入田間地頭,準確把握案情,著力化解矛盾。同時,通過案件審理,丈量出法官的司法業務能力和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丈量出法庭的司法公信力,并找出薄弱環節,落實改進提升措施。法庭連續兩年被表彰為院先進集體、地方“平安建設”先進單位、市人民滿意政法單位。 打通辦案“最后一公里” 按下兌現權益“快捷鍵” 【新聞回放】從2014年1月開始,11名農民工跟隨包工頭何某到浙江某公司,從事消防改造工程,多次催要工資未果。“開庭時已到年關歲底,必須確保農民工兄弟們春節前拿到工資!”2016年12月底,開庭結束后,承辦法官、黃橋法庭副庭長陳紀平見被告何某和浙江某公司拖延時間,不想給付農民工工資,便沒有選擇直接判決,而是專程趕往浙江某公司,約談企業負責人,敦促抓緊履行義務。1月26日(農歷臘月二十九),11名農民工共拿到10萬元工資。 針對近年來拖欠農民工工資糾紛多發的態勢,市法院建立涉欠薪糾紛案件“審判執行綠色通道”,實行立即立案、優先財產查控、快速審結、窮盡執行措施,且各個環節皆由院負責人督辦。其中,對于涉及20人以上群體性欠薪案件,由院負責人包案辦理。同時,創新舉措,率先在該院設立人大代表聯絡處,專門辦理人大代表反映的意見和建議,妥善處理相關案件。2016年11月至今年1月份,該院共幫助農民工討回欠薪400余萬元。 為有效破解“執行難”,打通執法辦案“最后一公里”,該院進一步整合執行力量,自2015年以來調整執行局人員36人次,達全局在崗總人數的2/3。在此基礎上,加強執行實施流程管理,完善“分權制衡”的監督制約機制,并通過多部門聯動科技查控、曝光老賴、限制高消費等舉措,加大執行清結力度。特別是針對被執行人“玩失蹤”、故意逃避執行的難題,加大“凌晨執行行動”頻次,組織干警分片包塊、上門尋找被執行人,促使案件執結率、執行標的到位率不斷上升。 近年來,市法院通過科技手段、發現財產線索6000余條,對3653名被執行人采取限制高消費措施,曝光“老賴”600余人,開展“凌晨行動”4次,幫助抓回“老賴”21人,促使325名被執行人履行義務;網絡司法拍賣成交拍品136件,成交額21509萬元,節約拍賣傭金1154萬元;執行辦案期限平均縮短7.2天。2016年,執結案件4687件,執行到位標的額8346萬元;涉執信訪比2015年下降65%。
通訊員 黃柏林 尹明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