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ㄓ浾 燕麗娟)2月19日上午,黃橋鎮口巷社區居委會主任嚴梅芳來到社區貧困居民丁軍家,為其正在讀初中二年級的兒子丁家樂補習語文和英語。 在嚴梅芳制定的學習計劃表上,記者看到二月份的閱讀計劃為《目送》和《湯姆·索耶歷險記》。嚴梅芳說,選擇這兩本書是為了讓丁家樂了解書中龍應臺如何寫父親的死亡、母親的衰老和失智,寫對父母的憐惜和體恤,寫自己的失敗和脆弱等,也為了鼓勵他做一個意志堅定、克難進取、奮發向上的少年。嚴梅芳表示,將利用雙休日為丁家樂補習功課,幫助丁軍樹立生活的信心,從根本上幫助該戶脫貧。 在嚴梅芳為丁家樂補習期間,記者發現,丁軍家三間瓦房內無一件值錢的家具和電器,屋內、院內隨處可見的雜物反映出家里沒有正常的勞動力。“十三年前,一場車禍改變了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口巷社區黨支部書記徐新建為丁軍的不幸遭遇感到惋惜。 2004年9月,當年25歲的丁軍和朋友一同去泰州赴同學的生日宴,返程途中出車禍導致丁軍昏迷數月。輾轉在泰州和黃橋人民醫院住院數月后丁軍才醒來,但因大腦嚴重受創,醒來后的丁軍神情癡呆,四肢無直覺,只能癱瘓在床。 為了給丁軍治療,母親封麟珍花去了家中所有的積蓄并借遍了親戚朋友。因不堪生活的壓力,妻子拋下了癱瘓并智障的丁軍及剛剛兩歲的兒子離家出走。兒子的不幸遭遇,兒媳婦的離家出走,讓長期精神處于崩潰邊緣的母親封麟珍患上了間歇性精神病。舔犢情深,封麟珍雖然病了,但她沒有放棄對兒子的治療。聽上海的專家說,丁軍這種情況不能長期臥床,需要多運動,病弱的封麟珍每天咬牙將兒子從床上背到院子里,幫他捏捏腿、捏捏手,并在院子里支起架子,鼓勵丁軍多做運動。 隨著時間的一天天推移,丁軍由起初靠人背,慢慢地能自己拄著拐杖活動,到現在活動自如,個中艱辛只有母親封麟珍自己知道。“雖然身體能活動自如,但因車禍造成的腦部受創,讓37歲的丁軍現在僅有幾歲孩子的智商,這些年如果不是社區和政府的幫助,我們一家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回想起這些年的生活,封麟珍黯然淚下。 2007年,社區為丁軍家庭辦理了低保,但每月1000元的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只能勉強維持生活。“丁軍家庭無勞動能力,我們只能從資金上進行幫助。”徐新建介紹,為了幫助丁軍家庭解決生活困難,年前鎮政府組織工會、團委開展募捐活動,為其送去1000元慰問金,社區又組織募捐,為其籌集了1000元的愛心款。 徐新建知道,政府的慰問金和社會的愛心款對于無勞動能力的丁軍家庭來說是杯水車薪。為了從本質上幫助解決生活困難,鎮主要負責人和徐新建協商后,為其聯系了黃橋工業園區內企業蒲地藍日化公司,并制定鎮、村、企聯動幫扶機制。蒲地藍日化公司總經理趙桂華了解丁軍家庭的生活現狀后,主動提出每年分兩次,資助丁軍家庭5000元,直至丁家樂高中畢業,并承諾如果丁家樂進入大學,他們還會改變幫扶計劃,讓丁家樂學習期間無后顧之憂。 “謝謝這么多好心人的幫助,我們全家心里都暖暖的。”封麟珍告訴記者,鎮、社區、企業的工作人員及左鄰右舍常常會到她家,適時了解家里的困難,并幫助解決困難,雖然命運有很多不公平,但她從不抱怨,因為她生命中出現了太多的好心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