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秦銀生 何軍 王敏)2016年對于高效種植業來說,喜憂參半,連綿多雨的天氣造成了蔬菜種植基地受災較重。得益于我市多年扶持政策措施,我市高效種植業在災難之年非但沒有萎縮,反而增量明顯,高效設施種植面積增加了8000畝以上。 在新街鎮東申村,剛剛搭建了鋼架大棚。去年十一月這里還是稻麥兩熟農田,短短幾個月,這里已搭建大棚2000畝,占全村總面積的80%以上。 翁順富是來自浙江臺州的西瓜種植戶,這幾天正在大棚內翻土,準備西瓜移栽。 翁順富以前在江都種植西瓜。由于西瓜種植一到兩年就要更換田塊,去年11月份,他找到 新街鎮東申村時,帶著近20戶西瓜種植戶落戶到這里。 新街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蔣彭益介紹,他總共搭了八九百畝田,招引浙江臺州一二十戶客商到這邊種西瓜。 位于新街鎮的市高效農業園區核心區,規劃的一萬五千畝農田早已被種植戶“瓜分”干凈,今年新增的四千畝鋼架大棚延伸到了周鄰的東申、嚴堡等五個村。來自大豐的蔬菜種植戶孫華在高效農業園區種植蔬菜已有六個年頭,親眼目睹了園區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分享到了生產條件改善的紅利。 孫華說,現在不但安上了滴灌,還用了定時裝置、遙控裝置,正常定時了。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鎮高效農業園區基礎設施改善,整合農業綜合開發、財政、水利項目,拓寬路道、溝通水系,區內道路四通八達,排灌暢通。在此基礎上,通過以獎代補促進種植配套設施提檔升級,鋼架大棚每畝補助1800元,滴灌項目每畝補助400元。市政府還拿出專項資金幫助蔬 菜種植戶投保抗御自然災害風險,幫助不少種植戶減少了去年雨災帶來的損失。 2016年在市鎮各級的努力下,我市廣大蔬菜種植戶戰勝了多年未遇的雨災,種植面積穩中有升,高效設施種植面積增加8000畝以上,設施蔬菜種植總面積達到17.6萬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