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燕麗娟)11月9日下午,全市推進離岸孵化促進創新創業工作會議召開,深入貫徹國家、省科技創新大會精神,認真落實泰州和我市黨代會關于科技創新的相關要求,進一步創新產學研合作和科技招商工作模式,建立創新創業離岸孵化工作機制,以創新型項目大突破、產業集群大發展,為全市經濟創新發展、轉型發展、跨越發展提供新動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榮華出席,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鞠林紅主持。 離岸孵化是在市外、省甚至國外的更廣范圍內尋找科技信息和項目,招引到我市的合作院校進行培育,最終在我市商品化、產業化。離岸孵化是對傳統孵化模式的創新和拓展,對于新常態下提升自我創新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十三五”期間,全市離岸孵化的總體目標是,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創新創業離岸孵化網絡,全市建設離岸孵化基地30個以上,保持在孵項目400個以上,每年落戶創新型項目70個以上。 劉榮華指出,今后一段時間離岸孵化的重點任務是:做好“三個選擇”,即聚焦創新資源、創業資本、優質項目高度集聚的國家和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通過加強與當地高校院所、知名專業孵化機構的合作,把先進的技術、項目和人才引進來,加快實現科技創新資源由區域配置向全球配置的轉變;選擇合適的院所,各鄉鎮、園區要根據各自優勢產業、優秀企業的技術方向,以及重點培養的新興產業技術方向選擇合適的合作院所,有針對性推進離岸孵化;選擇合適的建設模式,圍繞產業發展的需求、企業發展的需求、科研院所的需求、創新創業人員的需求、專業資本的需求抓好對接。強化“三大保障”,即構建以四個部門為重點的保障體系,融合跨界,聯動推進;構建以四個基金為重點的資金保障體系,形成金融服務支撐離岸孵化的集成效應;構建信息保障體系,結合我市經濟發展實際和各園區、鄉鎮產業特色,加快構建高校、科研院所孵化資源庫,為各地建立離岸孵化基地提供資源指引。把握“三個關鍵”,即把握一個節點,在年底前完成與目標高校院所的意向性談判,并簽署協議;找到兩個捷徑,廣泛與各大城市的風投、創投機構建立聯系,與當地的創新創業協會建立聯系;用好科技鎮長團、泰興籍科技人才及與我市建立合作關系的科技人才這三類資源,吸引更多的科技項目進行孵化。克服“三大障礙”,即克服觀念轉換障礙,把離岸孵化的理念變成自覺行動和追求,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孵化統一起來;克服角色轉換障礙,科技部門要強化指導和服務,著力提高離岸孵化個性化、系統化服務水平;克服成果轉化障礙,各園區、鄉鎮要盡力幫助取得成功的科技項目解決土地、資金融通、配套設施等一系列問題,推動項目落地、達產達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