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周淵偉 楊建華)每天,在濟川街道五里墩社區內,細心的人經常看到老黨員劉書龍的身影,“有事找劉老老”成為五里墩花苑小區居民的口頭禪。每天,老人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小區走一走。他發現,少數樓上的居民將生活垃圾隨手拋到樓下,他上門勸阻后在居民中提出了共同維護居住環境的倡議;小區牛皮癬多,他自購工具主動清理樓道中的小廣告、小粘貼;居民占用綠化種植,他制止并多次上門溝通,主動認養認管小區綠化地塊。 劉書龍是五里墩社區開展“創新社區管理理念、用心打造服務平臺、專心共創和諧社區,盡心構建美好家園”活動中出現的一個模范人物。 五里墩社區把“和諧社區”建設的過程變成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的過程,先后累計投入200多萬元,建成了集“便民服務、素質教育、文化活動”為一體的社區服務中心,設立了一站式服務中心、黨員活動中心、老年活動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世代服務室、電子閱覽室、黨史廉政展覽廳、特色文明家庭展覽廳、科普館、消防體驗館及多媒體功能廳、綜治辦等。社區多渠道解決下崗職工和待業人員的就業問題,為居民“充電”,今年已舉辦3期就業培訓班,培訓電腦、餐飲服務等學員達300人。幸福家園小區居民常建華原先整天無所事事,經過社區崗前培訓,如今自己開辦了一家擁有30多名工人的服裝廠,每年的收益在20萬元左右。 同時,五里墩社區黨總支把“和諧社區”建設化作社區居民的共同行動。結合區內黨員特長,開展“雙點、雙選”服務活動,即居民點服務項目、選黨員結成對子,黨員點服務區域、選服務項目,以“黨員領航·五里情懷”為主題,按志愿者年齡、職業、特長等分類,建立“四點半學校”、“心靈有約”等12支特色志愿服務隊,放大志愿服務的示范效應,引導骨干群眾,教育帶動一般居民,共同構建和諧幸福的新型社區。 聯合市科協、社科聯、法院、駐區學校等部門單位開展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等活動,提高居民文明素質,豐富業余文化生活。根據社區內不同行業、領域黨組織的職能定位,廣泛開展創先爭優、結對共建、慈善募捐等活動,引導行業文明向社區文明延伸輻射。組織黨員和骨干群眾組建文藝特色團隊,每季度開展2次文藝演出活動。 建立離退休干部黨建工作試點,4個臨時支部的125名離退休干部帶頭宣傳黨的政策、參與社區服務、幫扶困難家庭、協調鄰里關系、維護社會治安、創建文明樓棟等。針對安置小區基礎設施不完善、房屋質量問題較多等,社區黨組織和離退休黨員干部一齊宣傳政策、調解矛盾、說服群眾,與相關職能部門對接,使小區基礎設施建設到位。離退休黨員干部與老干部大學建立書畫、詩詞、文藝等分隊,開展送文藝進小區活動,帶動了社區文化大繁榮、大發展。老干部、老黨員對轄區內的青少年經常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退休教師王玉蘭了解到社區內留守兒童和困難兒童多,設立了“四點半”學校,主動承擔起為他們補課的任務,不計任何報酬,受到家長的感激和居民的一致贊揚。 五里墩社區黨總支書記成偉告訴記者,如今,他們社區的好人特別多。新城市花園和美苑11幢樓的一個業主私自將房屋租給他人經營火療館,其他業主反對,多次找人協調無果。社區司法志愿者楊月生將業主、這幢樓居民以及火療館老板三方請來協商多次,最終火療館搬出。隨后,22戶業主共同簽訂了“好鄰居公約”,成了相互關照、相互幫助的一家人。 72歲的老黨員朱致國退休以來自主創業,創辦了佳佳糧油店,主營糧油批發。10多年來,他誠信經營,為客戶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永大怡景園小區保潔員王國女,在小區打掃衛生時,撿得一個皮包,面對包內5000多元現金和身份證、銀行卡等物品,工資低、家庭不富裕的她,在原地苦等失主近兩個小時。中興佳園小區的水電工付銀慶聽說左右鄰居的水電壞了,上門維修,從不收取報酬。怡景園小區居民劉紅梅經營電器銷售,10年來堅持從經濟、精神上幫助一名白血病患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