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冰 通訊員 季成)昨天,記者從江蘇科興電器有限公司了解到,科興公司自主研發的三相金屬鎧裝電壓互感器,在通電情況下具有絕緣可觸摸性,局部放電量小于10Pc,技術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目前產品訂單不斷。 “這款三相金屬鎧裝電壓互感器,屬于可觸摸式產品,方便更換,可替代國外同類產品,價格是普通產品的3倍,它是江蘇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之一。”江蘇科興電器有限公司技術部經理劉蘊強介紹,隨著三相金屬鎧裝電壓互感器的推廣和發展,未來兩三年內可以完全替代傳統產品,將成為公司主打拳頭產品。 作為我市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集聚區,“十三五”期間,城東高新區將實施“1158”工程,即:1個省級高新區,1個千億級產能園區,5個百億級產業(產品)集群,培育8個“十四五”期間的百億級產業(產品)集群。到2020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700億元,占規模工業比重不低于80%。節能環保產業形成600億元規模,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形成200億元規模,裝備制造服務業產業形成100億元規模。集聚高新技術企業200家,其中國家級高企100家,省級以上科技研發機構50家以上,開發省級以上高新技術產品300項,“十三五”期間累計申請專利4500件,其中發明專利1800件,形成創新資源有效整合、創新體系基本完善、創新活力充分迸發,建設集教育、科研、產業、展示、交流、生活“六位一體”的泰興高新開發區。 “面對高新區發展的新要求和新任務,我們既感到基礎良好、機遇眾多,也感到要求更高、任務更重。我們將全力推進‘產業創新、企業創新、載體創新、機制創新’四大創新工程,大力開展傳統產業提升、新興產業倍增、現代服務業提速、重大項目推進‘四大行動’,加快城東高新區創新轉型發展步伐,力爭走在創新型園區發展的前列。”城東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陳斌說。 陳斌介紹,園區將充分利用國家級科技孵化中心和上海交大泰興慧谷科技產業園、上海大學、西安交大、西工大、東南大學、中興通訊生態環保研究院等高等院校進駐人才科技廣場的契機,按照“信息化、專業化、集成化、應用化、創新化”的要求,創新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建設以大數據服務中心為支撐的智慧園區,搭建開放式數字化的公共創新與成果轉化平臺,最大限度地集聚頂級科研單位,最大范圍地集聚關聯企業的加盟發展,將人才科技廣場建成重大技術支撐和產學研合作平臺,力爭盡快建成國家級技術中心。同時,牢固確立高新化發展方向,積極與西安、上海等高校合作建設大學科技園,將園區加快創成以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裝備服務業為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城東高新區的轉型升級帶動泰興乃至蘇中的傳統裝備制造的轉型升級,在區內盡快形成一批有較強競爭力、較高知名度的高新技術產品和高新技術企業。 高新技術產業是園區發展的潛力所在。園區將圍繞新興產業培育和傳統產業升級,加快發展互聯網+節能環保產業、新材料新能源產業、裝備制造服務產業三大重點產業,打造百億企業和千億產業。按照“裝備高新化、產品智能化、生產自動化、管理信息化、發展規模化”的思路,積極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傳統產業高新化、規模化步伐。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推動全區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抓手,堅持全面引進與重點培育并重的原則,鼓勵所有適合在泰興發展的新興產業落戶。進一步加大新興產業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推動力度,加快形成規模。同時,堅持龍頭企業引領新興產業發展戰略,全力培植龍頭企業,優先配置資源和政策要素,以龍頭促招商、促集聚、促進產業鏈形成。 “一方面我們將做大做強節能環保產業,放大‘國家環保服務業試點園區’、‘江蘇省泰興環保科技產業園’等品牌效應,做強中美科技園、中德科技園、中興環保產業園,圍繞藍電、南極、亞太、中興環保等企業,推進污水、污泥、煙氣治理等項目突破核心技術,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節能環保產業智能化、成套化和運營化能力。另一方面做大做強新材料新能源產業,推進納米多孔硅、空氣源三聯供、異質結太陽能電池、中核匯海風電場項目等項目建設,推動新材料新能源產業迅速做大。此外,做大做強裝備制造服務業產業,推進3D打印、土壤CT、環境工程治理、工業機器人關節用減速機等項目,引進行業內知名企業,加快發展裝備制造服務業產業。”陳斌告訴記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