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姝文 通訊員 王浩)前不久,我市2016年高校新生助學貸款預申請工作啟動。根據相關政策,我市出臺了助學貸款申請辦法和通知,還出臺了國家助學貸款還款救助實施辦法等,在全面保障貧困學生成功申請貸款的同時,確保國家助學貸款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4月份,市資助中心將組織核實、匯總,5月份組織專人將《申請表》錄入江蘇省學生資助管理信息系統。7-9月份,市教育局在辦理助學貸款時受理政府一次性補助申請材料,核實困難情況,落實資助名單,報財政局審核。”市資助管理中心主任李祥扣介紹。
在調研實踐的基礎上,針對少數群眾信息不暢通、辦貸不及時及部分學生還貸逾期等問題,我市創新工作思路、優化工作舉措,構建“五應五盡五惠”模式,促進助學貸款健康發展。
應貸盡貸,實現由“一份文件”向“多措并進”轉變,助學貸款政策惠及高三所有困難學生,杜絕助學貸款邊緣化。在原有僅靠下發文件宣傳的基礎上,采取發放告家長書、新聞媒體發布信息、QQ聯系、電話跟蹤等形式,實現所有困難學生助學貸款政策知曉率、申貸率均達100%。
應便盡便,實現由“定點服務”向“多點服務”轉變,貸款辦理服務惠及全市所有鄉鎮。在原有僅在市局設立助學貸款辦理點的基礎上,率先創新舉措將辦理點下設到全市所有鄉鎮,方便借款學生和家長就近辦理助學貸款手續,打通助學貸款惠民服務“最后一公里”。
應補盡補,實現由“普遍關心”向“重點關注”轉變,專項資金補助惠及所有考入高校特困新生。在關心所有困難學生實現應貸盡貸的基礎上,重點關注大一特困新生,給予人均不低于3000元的一次性補助,幫助他們順利進入大學之門。2015年,市教育局整合資源,爭取“利群陽光資助”,與團市委、慈善機構等社會團體一起,共補助大一特困新生200多人,補助資金140多萬元。
應收盡收,實現由“到期提醒”向“常態提醒”轉變,按時還貸信息惠及所有貸款學生。率先建立還款提醒前移制度,改變原來到期前一個月才提醒還款的方式,將提醒時間前移到學生畢業當年年初、重大節日學生放假期間,為他們籌資還貸提供了充裕時間,確保所有學生足額、按時還款。
應獎盡獎,實現由“滯納還款”向“主動還款”轉變,助學貸款獎補惠及誠信特困學生。率先建立助學貸款困難學生誠信補助機制,改變原來少部分困難學生還款不及時的現象,將助學與育人有機結合,大力弘揚誠信還貸、守信做人的正能量。2015年,對31名2014年按期償還助學貸款的特困生發放誠信補助3.45萬元。
通過以上創新舉措的有效實施,2015年,我市共辦理助學貸款合同998份、發放貸款740多萬元,較上年分別增長19.6%和36.9%;2000多名學生從中受益,比去年增加330多人;群眾滿意度達98%以上,較上年提高近5個百分點。
“助學貸款政策惠及低收入家庭,促進面上全覆蓋;各方救助重點投向少數特困家庭學生,實現點上全惠顧。點面兼顧的精準資助策略,嚴格的資助條件和證明材料,讓低收入家庭和特困家庭學生滿足了不同層次的需要。” 李祥扣表示,我市一方面千方百計放大助學貸款政策紅利,另一方面對少數助學貸款后仍陷困境的特殊家庭學生給予政府及各界一次性補助。
面上全覆蓋。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為信用貸款不需要擔保和抵押,上大學期間政府貼息,學生和家長(或其他法定監護人)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擔還款責任。信用助學貸款每年最多可貸8000元,一年一貸。明確各校要召開高三班主任會議,全面宣傳和落實助學貸款政策,將享受國家助學金名單發給班主任,認真組織摸底和核實。明確要求高三年級享受國家助學金的學生和因突發變故致困學生必須人手一份《考入高校貧困生政府資助申請表》。凡享受國家助學金學生,不申請助學貸款的同學只填寫姓名并簽字;申請助學貸款同學按預申請要求詳細填寫信息,確保助學貸款政策宣傳全覆蓋,助學貸款預申請全成功。
點上全惠顧。國家助學貸款是低收入家庭解決大學生學費的主渠道。我市明確要求助學貸款后仍陷困境的考入高校特別困難新生可申請政府一次性補助(本科生3000元,專科生2000元),但辦理貸款時務必提供低保證、特困職工證、病歷、父或母病故等證明材料復印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