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廣陵鎮曹市村18組費國琦家院子里,村民蘇霞獨自擺弄著劃船,背誦節目臺詞,為村里國慶節演出排練節目。 “過去農民業余生活較為單調,逢年過節才能看幾場露天電影、聽幾出戲。現在我們每周都利用農閑時間湊在一起排練節目,人也感覺越活越年輕了。這一切還得感謝費國琦,是他給了大家這樣一個機會。”蘇霞一邊排練舞蹈,一邊高興地說。 費國琦原本是廣陵鎮的一名機關干部,去年退居二線后,就一直從事文化事業的宣傳工作。今年2月份,看著農村業余文化極其單調乏味,決定增添村民生活內容的他自籌資金數萬元購置道具,并召集本村20多位村民組建文化娛樂隊,自娛自樂的同時,把極富泰興鄉村特色的文化用歌舞形式進行傳播。 “村民的物質生活比較豐富,家家住樓房,有的人家還開汽車,但是許多留守老人精神文化生活比較匱乏。”這深深觸動了費國琦的神經。如今城鎮業余文化日益豐富多彩,但作為文化發源地的農村文化竟是一片荒蕪。作為一名長期從事文化宣傳的黨員干部,他感到有義不容辭的責任,物質和精神都富裕了才能實現真正的農村和諧。 于是,他特地將自家院子收拾干凈,作為平時排練娛樂的地方,并自掏腰包近2萬元買來音響、腰鼓、花船等道具,把村民組織起來建立了“盛世和諧農民娛樂隊”,利用閑暇時間跳舞唱歌,豐富農村生活。 一開始,雖然村民們都極力支持,但參與者中會跳舞唱歌的比較少,費國琦就特意把一些能歌善舞的村民吸納進來做骨干,逐漸帶動一批愛好分子,隊伍也從當初的10多人增加到如今的近30人。 而一些直接參與者也從表演中得到了意外的收獲。村民朱四芳,體弱多病,易感冒,經過幾個月的文娛排練后,今年來,沒吃過一粒感冒藥。村民毛素芳,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加入隊伍3個月后,腰椎的疼痛得到很大緩解。 身體的轉好只是文娛參與者的階段收獲,而帶給村民實質性轉變的則是精神上的滿足和村風民風的改善。 在節目選材上,費國琦充分發揮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的作用,利用發生在農村的好人好事、鄰里和睦、計劃生育等素材,自編臺詞和舞蹈,用身邊的人和事教育和傳播先進文化。如今,村民們在一次次的演出中找到正確的角色定位,互相寬容尊敬。 隨著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現在費國琦的農民娛樂隊已經在當地小有名氣,人員也在不斷增加,許多村民也從當初的觀眾變成如今文化娛樂隊的一員。文化娛樂隊的節目也從原來單一的健身舞,發展到現在的打蓮湘、腰鼓舞、彩帶舞等等。 “只要是愿意加入的,我們都會吸納進來,使文化娛樂隊不斷發展壯大。我還想請一些藝術水平比較高的教練,來幫助指導培訓人才,使我們藝術團隊越辦越好。”費國琦憧憬未來。在他心里,有個更高的追求指引著他:物質富了不算富,精神上富了才算富,社會才真正和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