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黃橋鎮農業園區建設突飛猛進,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推進。政府的激勵政策、基礎設施的投入、服務措施的到位,是園區得以擴張的主導因素。 記者最近在黃橋現代農業園區了解到,經過近兩年的規劃建設,這里已形成了近五千畝的大棚設施,為當地群眾致富探索了一條新的途徑。 黃橋現代農業園區規劃面積為28850畝,創辦于2009年6月份。創辦的目的是為了解決部分青壯年就業難題,以及老年人收入問題。為保證現代農業園區的快速推進,黃橋鎮黨委政府創辦之初就采取了四項措施。 黃橋鎮黨委副書記申衛明介紹,一是規劃布局到位,二是基礎設施到位,三是扶持政策到位,四是跟蹤服務到位。 園區開工建設以來,先后投入兩千多萬元,鋪設了6000多米的水泥路、7000多米的砂石路,整治了四條生產溝、兩條中溝以及20多條排水溝,架設了11000多米的低壓線路。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浙江、安徽及我市周邊地區的種植能手相繼到園區投資興業。 為了讓投資者省心,黃橋鎮專門成立了高效農業技術服務組,負責技術的講解和作物病害蟲害的診治,成立了以品種為重點的6個專業合作組織,各村成立勞服中心,負責用工的組織和協調。 四大措施保證了投資者能夠安心生產,在他們獲得效益的同時也帶動了地方農民致富。今年來,黃橋現代農業園區青壯年務工人數增加了10%,老年人收入也大幅提高。黃橋鎮雙橋村黨總支書記嚴根碗初步算了一筆帳,一個大棚實際用工都要兩至三千元,雙橋村一年農民用工,農民可以人均增加收入一千多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