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個多月的秘密調查,7月13日晚,涉嫌敲詐勒索的犯罪嫌疑人蔡某、黃某等人被警方抓獲。 天降及時雨 4月的某天,上海某制衣有限公司的張先生,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了一位泰興籍的同行蔡某。 張先生手上有一批外貿服裝訂單,交貨時間在即,張先生正在為找不到更多的熟練工人進行生產而著急。 蔡某自稱是泰興麗軒坊服飾有限公司的老總,有數十名熟練縫紉工,公司長年對外承接來料加工業務。攀談中,蔡某告訴張先生,他們公司人力資源豐富,如果有合作的意向,可以隨時隨地到泰興實地考察。 蔡某的出現猶如一場及時雨,急于完成訂單的張先生幾天后來到泰興考察。 “麗軒坊”是一幢三間二層的樓房,左右兩邊各有一家小服裝廠,工人少說也有四五十人。蔡某向張先生介紹,如果嫌人少,還可以發包給周邊其他服裝加工廠進行加工。 實地考察完,張先生與蔡某順利簽訂了加工3100件毛化纖女大衣的生產合同。合同約定,按張先生的質量要求加工大衣,每件加工費為46元,總計14.26萬元,5月23日前交付,原料由張先生提供,貨到后一個月內結帳。解決合同糾紛的方式:友好協商或根據“合同法”解決。 獅子大開口 簽訂合同后,張先生將3100件大衣原料從上海發至泰興。 期間,張先生先后六次派人來查看生產進度,協調相關事宜,蔡某卻始終避而不見。而自稱是公司副總的黃某和蔡某的老婆丁某則以各種理由推托。 交貨時間漸漸逼近,合同已經到期,“麗軒坊”沒有完成一件成衣。5月29日,張先生親赴我市交涉。丁某明確告之,目前有1600件半成品,想拉貨可以,但必須支付10萬元加工費,否則一切免談。無奈之下,張先生打電話給會計,將10萬元打到蔡某的個人銀行卡上,同時,極不情愿地與丁某口頭約定6月7日前交付剩下的1500件成品大衣。 6月5日,張先生再次派人來催貨,蔡某等人又提出總額12萬元的價碼,否則剩余的原料、已完成的半成品大衣一樣都不準拉走。經過再三權衡,張先生的助手在寫下一份“協議書”,支付12萬元后,將所有東西拉回上海。 此事給張先生造成22萬余元的直接經濟損失,加上60多萬元的后續加工費、空運費等,合計損失達80多萬元。 一封舉報信 6月8日,張先生向泰興警方報案。接報后,燕頭派出所隨即組織民警圍繞案件展開秘密調查。 原來,蔡某曾與上海某單位發生債務糾紛,最后,上海警方認為公安機關無權管轄,建議雙方向法院提起訴訟解決。 辦案民警介紹,蔡某自恃聰明,所持的協議書、收款條等均反映合同雙方一直本著“協商”、“自愿”的原則解決糾紛,所有的證據、證明材料都足以認定是一起合同糾紛,而且都在合同履行期內,要認定合同詐騙或是敲詐勒索的證據很不充分。其實,早在張先生這起案件之前,我市警方已經接到多起類似的報警,之所以遲遲沒有動手,主要還是證據問題,但警方一直密切關注著蔡某的一舉一動,等待時機實施抓捕。 幾天后,心煩意亂地忙完這批訂單的張先生,見警方遲遲沒有動靜,于6月12日向泰興市委、市政府郵寄了一封舉報信。6月21日,泰興市委書記張兆江接到上海張先生的舉報信后立即做出批示:對破壞經濟環境的行為要嚴肅查處,堅決打擊,毫不手軟。 敲詐終落網 蔡某被上海警方放回后,又與揚州邗江某服裝企業簽訂一份外包合同,這家企業向泰興發送價值50多萬元的原料。越發膽大的蔡某居然一件成品都不加工,反以缺少兩種不影響先行加工的服裝輔料為由拒絕生產,并要求對方支付1.5萬元損失,否則扣留所有原料和輔料。 7月13日下午,支付了1.5萬元所謂的保管費、運輸費后,邗江服裝企業的工作人員將50多萬元的服裝原輔材料裝車運回。眼睜睜看著別人給公司故意造成巨額損失,自己卻還要支付大額的“保管費”,越想越氣的工作人員將車直接開到燕頭派出所,向值班民警報案。 當晚7時許,民警借用一民用號牌的轎車,悄悄來到了廣陵鎮一所廢棄的學校。當場抓獲蔡某、張某、黃某、朱某等四人。 據查,這一團伙以注冊成立的服裝加工廠為合法外衣,長期流竄在上海、揚州等地,簽訂服裝加工合同后,抓住需方怕承擔巨額違約金的想法,故意尋找各種理由少生產或不生產,拖延交貨時間、扣押生產原料,以支付保管費、運輸費、加工費等名目,實施敲詐,先后作案10多起,獲贓款60多萬元,扣押原材料累計價值逾千萬元,造成外地的多家服裝加工企業直接經濟損失數百萬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