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失鎮印蕩村的村民徐正三向記者反映,他們一家五口至今還擠居在30多平米的小屋內,現在兩個兒子都到了結婚的年齡,盼望著早日解決宅基地問題。 記者來到河失鎮印蕩村徐蕩4組徐正三的家中看到,三間低矮潮濕的小屋分成了兩戶人家居住。與一般人家不同的是,徐正三家一進門的堂屋口就砌上了兩個灶臺,進出房屋只能從兩個灶臺中擠過。徐正三和他的母親、妻子及兩個兒子住在西邊的一間小屋內,面積不足30平米。屋里只有一張大床,徐正三的妻子黃霞告訴記者,平日里這張床是她與85歲的婆婆睡,徐正三和大兒子在外地打工,大專畢業的小兒子現在報名參軍了。逢年過節家人都回家時,他們只能在外面堂屋里的灶頭邊臨時搭張床,白天收起來,晚上再鋪開。 黃霞告訴記者,家中5口人,住一間半屋,老母親今年85歲,大兒子25歲,二兒子今年23歲,孩子急等要結婚,沒有房子住。 面對這樣的窘境,村民們也都表示同情。 徐正三的妻子黃霞告訴記者,過去他們夫妻倆一直都在河南打工,孩子也在外地上學,家中只有老母親一人。1994年農村土地二輪承包時他們都不在家,對一些政策、內容等不是很了解,錯過了農村宅基地的分配與調整。多年來,他們多次向村委會、鎮土管所申請都沒有得到解決,現在兩個兒子到了成家立業的時候了,可一家人連個安身之地都困難。記者隨后找到了印蕩村村委會,村委會一位姓姚的副書記接待了記者。村負責人表示,對于這個事情,鎮和村很重視,很同情,鎮黨委政府前幾年專題派了一位副鎮長和村建科、土管所負責人來解決這個問題,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協調下來。村里將協助她落實地方讓她蓋房。 【編后】《江蘇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指標體系》中農村人均鋼筋磚木結構住房面積,小康目標值為40平方米,現在徐正三一家五口的住房面積都不足40平米,離小康的距離差距很大。希望村委會能盡快幫助徐正三家解決居住難題,徐正三一家也要積極配合村委會工作,早日住上寬敞明亮的屋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