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記者在分界鎮南周村埠口一組采訪,所見所聞,充分感受到:大農戶的節能意識和節能訣竅。 集鎮買菜:騎自行車,挎菜籃子 8月24日早晨6點剛過,村民丁秀美的家中便傳來了幾句爭執聲: “媽,中午有客人來家吃飯,我騎摩托車去集鎮農貿市場上買些菜回來,也好快去快回。”只聽兒媳何蕾說。 “還是我去吧,到集鎮也就四五里路,騎自行車也慢不到哪里去。再說,你開摩托既要耗汽油,還要排什么尾氣,我騎自行車還可以活絡活絡身子骨呢。”話還沒說完,婆婆丁秀美就提著菜籃子、跨上自行車出發了。 聽婆婆說得在情在理,何蕾便把放在門外的摩托車推進了家,笑著對記者說:“目前的汽油價格高,去趟集鎮一個來回也得花費兩三塊錢,再加上車輛磨損,算下細賬來也是筆不小的開支。” 午間休息:打開門窗,輕搖蒲扇 中午休息時分,村民王德慶家傳來陣陣歡聲笑語。 在他家,記者看到,所有的門窗都打開著,落地電風扇“孤零零”地站在墻角邊,五六位大媽坐在堂屋間的板凳上,手里一邊輕輕地搖著蒲扇,一邊親切地拉著家常。 “門窗一開,既通風見光透氣,又節省了電。”王德慶說,即就是外面的風不大,只要輕搖蒲扇,也就不會感覺到熱了,真是“扇子雖小,涼風大有”。另外,有一點很關鍵,那就是“心靜自然涼”。 鄰居們你一嘴他一言地說,雖說現在生活條件改善了,各類電器基本上也有了,但到任何時候都不能鋪張浪費,都要講究節約,現在上上下下都在要求節能,咱們老百姓能做的,就是白天少看一會兒電視,少開電風扇或空調,節約多少是多少。 日常習慣:隨手關燈,切斷電源 在農戶家中串門,記者注意到,幾乎所有人家的家用電器都處于“休閑”狀態,有的人家還將電器插頭拔了出來。 70多歲的村民胡學成在村里是個有學問的人,他說,大家這樣做,主要是減少家用電器的待機能耗。他告訴記者,白天幾乎不用電,晚上隨手把燈關,這已經成為本組每個農戶的日常生活習慣。 “假如每戶每天節約一度電,或者少用一個小時的電,就能為國家節約大量的煤炭等資源。”胡學成認真地說。 在該組,記者發現,八成的農戶都用上了太陽能熱水器,還有10多戶人家已經用上了新型沼氣池。村民們說,用上這些不僅節電省煤氣,又凈化美化了環境。(記者 馬宏飛 特約記者 徐明 石玉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