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宏偉 特約記者 成頌平)“今年以來,我市出口產品質量穩定,一次檢驗不合格率控制在1%以內,未發生一起出口產品因質量問題遭國外通報、召回或索賠的事件。進口產品也未發現一起不符合我國標準要求的現象。”日前,國家檢驗檢疫局泰興辦事處主任沈學友告訴記者。 開展“質量提升”活動,充分發揮檢驗檢疫優勢,全力推進“質量興市”。沈學友介紹,為確保完成“質量興市”活動各項目標任務,推動全市經濟跨越和諧發展,年初,他們就按照《質量興市績效評價指南(試行)》,將質量興市的各項工作任務逐一進行分解落實。在全系統建立了食品安全風險預警和突發事件的應急反應機制。對出口食品特別是水產品原料基地全部按照“公司+基地+標準化”模式進行管理,并根據備案規范進行驗收。對進口食品的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實施備案管理制度。對進出口重點產品和重點企業實施質量檔案制度。實行每周召開例會,分析、檢查,交流質量興市和質量提升活動的開展情況,研究落實階段性工作的例會制度。 新漁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出口冷凍魚制品,由于原料魚全部來自鹽城射陽的CIQ備案的養殖場,檢驗檢疫人員主動幫助企業建立了產品標識和追溯的程序文件,讓企業在每批產品出口前的報檢資料中都必須附上相關原料魚及溯源資料,確保產品安全;《中國國門時報•食品安全》專版發表了題為《江蘇米粉香飄東瀛》的文章,詳細介紹了泰興辦事處在泰興馬斯特華克公司試行出口米制品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進行檢驗檢疫監管模式創新,將監管重心前移,建立以企業自檢自控為基礎,以官方日常監控為主、出口前有針對性的抽查驗證為輔的“點、線、面”相結合的監管、抽檢的“331”檢驗監管模式的成果,目前辦事處正在幫助該公司將其大米種植基地申報為江蘇示范基地。 沈學友說,下半年,辦事處將進一步深化質量興市工作,結合檢驗檢疫系統開展的“質量對比提升”活動,在進出口企業中樹好質量標桿,組織進出口企業學典型、學標桿,以此推動全市產品質量的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