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冰 特約記者 梅凱歌)“坐在嶄新的公交車上,整個人都覺得特別舒服。”烈日當頭,家住中丹金色家園的顧大爺坐上18路公交車時,不由感慨地說。隨著市泰通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揭牌和50輛新型空調公交車投入運營,我市的城市公交交通發展邁入嶄新的發展階段。 近年來,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城市規模的擴大,現有的城市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嚴重不足,車輛數量少、檔次低,公交線網密度和公交分擔率低,公共服務水平和能力明顯滯后,嚴重影響了廣大市民的出行質量。 2009年,作為我市城市公共交通主管部門,市運輸管理處及時提出了重新確定公交經營體制,實行國進民退、收歸國用的建議。提出這一建議前,市運管處對我市公交事業的發展進行了廣泛的調研,認為造成我市公交事業發展滯后的主要原因是公交公司民營體制無法適應城市公交公益性的發展要求。 2009年底,我市確定了按照有利于交通順暢,有利于市民出行的原則,對城市公交經營體制實施改革。市運管處會同相關部門經過中介評估、多輪談判、會議研商,于今年5月5日以2950萬元簽約回購了原昌平公交公司,徹底解決了民營經濟趨利性強的根本問題。 在配合做好資產移交、全力保障公交公司平穩運營和過渡的同時,市運管處根據市交運局的部署,牽頭組織了購置50輛空調公交車的招投標工作,積極會同公交公司對現有的公交線路進行規劃和調整。調整后,我市的公交線路增加到8條,兼顧了新老城區、新客運站、城區大型居民小區和醫院、商業區等城市功能區的公交聯系,市民出行條件大為改善。8月2日,由市交運局國有資本全額控股的泰通公交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路環城線同步開通。城市公交在較短時間內得到了跨越式的發展,邁入了“政府主導、公益優先”的科學發展軌道。 今后,市運管處在進一步規范公交公司經營行為,提高公交服務質量的基礎上,將盡快落實老年人、殘疾人、革命傷殘軍人的優惠乘車政策,會同財政等部門積極研究和探討如何建立公交公司科學的經營成本評估機制和公共財政補貼機制等問題,為上級部門制定今后的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提供科學依據,從而為我市公交事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