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吳小管)從一個剛剛大學畢業的黃毛丫頭到井坔村的黨總支副書記,到成為恒鑫龍蝦養殖合作社的當家人,李慧努力了一年的時間。 2009年,李慧從蘭州大學畢業后,被選派為大學生村官,任根思鄉井坔村黨總支副書記。剛到村里對情況不熟悉,工作幾乎無從下手。她思考再三,決定給村里所有村民建立一個詳細的數據庫,不僅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聯系方式等基本信息,還包括村民的親戚關系、經濟狀況和一些表現突出的鄰里關系等。 剛有這個打算,村里就有人給她潑冷水:井坔村有670多戶2400多人,村內關系錯綜復雜,還有不少外來人口,要弄清這些情況,簡直是癡人說夢。面對懷疑,李慧沒有氣餒,她召集村兩委會成員將統計表發放給村民,不到一個月時間,統計表基本收齊了,還有些白天沒人在家的,李慧就等人家吃晚飯的時候在門口守著,直到表格做完才走。數據庫做成后,李慧對村內的情況基本上了然于胸。現在李慧做的數據庫受到了村里的熱捧,村里有關情況一點鼠標就清清楚楚,為村兩委會決策和日常工作提供了便捷。 完成了數據庫的收錄工作,李慧又忙開了。村里的遠程教育因故障不能正常播放,李慧主動請纓,擔當起管理員,先后多次邀請專業人員來指教,一個星期后村內的遠程教育就接通了。李慧還忙里抽閑開設了農家書屋,將村里原有的2000多冊圖書分門別類整理,又四處籌集了500本圖書,將村里的農家書屋辦得紅紅火火。 今年6月初,井坔村大井二組的一片低洼田里小麥黃了,好多天仍看不到收割機下田,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收割機手看到這塊地低洼不平、過于零碎,容易造成收割機械損壞,誰都不愿意去。最后村民去路上攔了臺收割機,出了100元每畝的高價才將這片麥子收好。不少村民感覺耕種這塊地不劃算,李慧得知這個消息后,找到鄉里的水產技術員,虛心請教當地土壤的特點,又從網上搜集農業致富信息,反復比對,細心論證,最終向村委會提出搞龍蝦養殖的建議。 不少鄉親聽了這個提議后直搖頭,李慧的父母也對這件事反對,但是李慧認定的事,不撞南墻不回頭。她說服自己的父母和親戚,先后和村主任去盱眙和臨近的宣堡鎮郭寨村考察龍蝦養殖,認真聽取專家意見,學習養殖技巧。為了確保項目萬無一失,李慧找到附近的酒店茶樓簽訂了初步的銷售意向協議。在充分的市場調研下,李慧搶抓時機,牽頭成立了恒鑫龍蝦養殖合作社,流轉了40畝低洼地進行龍蝦養殖,一期投入資金15萬元,投放蝦苗3000斤,20畝的低洼地很快被改造成龍蝦池。 7月份蝦苗下池后,半個月的時間蝦苗死了近十分之一。李慧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打電話咨詢技術專家,又去宣堡鎮郭寨請教,原來是炎熱天氣和蝦苗水土不服造成的,適當給蝦苗換換水降降溫就可以了。經過李慧的悉心照料,現在,蝦苗又精神起來了,9月份龍蝦就可以大量上市。目前,二期工程正在實施中,8月中旬又可投放蝦苗,投產后可帶動更多的村民從事龍蝦養殖,想到這里,李慧露出了笑容。 如今在井坔村,提到李慧,村民都會豎起大拇指。李慧感慨地說:“我就是一粒種子,只有撒在廣袤的土地上,才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只有扎根在群眾中間,才能獲得力量,收獲成功。我是一個普通的村官,但我一定要做一個優秀的村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