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在宣堡鎮崇頭村黨總支副書記陳保民建設的中藥材高效田里看到,連片的丹參生長正旺,幾名農民正在田間拔除雜草。 陳保民今年35歲,去年被選拔為村黨總支副書記。他告訴記者,中藥丹參味苦,有益擴張血管,改善心臟功能及肝微循環,且具有活血祛瘀、養血安神、涼血消腫的功效。正因為丹參的廣泛藥用價值,市場上供不應求。2006年,他結識了高港的一位藥材商人,結伴到安徽藥材市場考察,了解到半夏、丹參等中藥材價格高、市場需求量大,高沙土地區適宜種植。他當年就種植了15畝中藥材,由于未掌握技術,其中5畝半夏絕收。 失敗是成功之母。他找來相關科技資料,認真向書本請教,并請來專家實地指導。這一年,他種植了丹參、半夏各15畝,由于一著不讓抓管理,藥材喜獲豐收。丹參畝產1200公斤,曬成干貨400公斤,安徽藥材市場上每公斤收購價達18元,畝收入7200元,除去各項成本,畝純收入4600元。 種植藥材嘗到了甜頭,2008年,陳保民把種植面積擴大到65畝,其中15畝半夏,畝產干貨160公斤,當年市場價達每公斤50元,畝產出8000元。 種植中藥材,他趟出了一條致富路子。經過四年的實踐,他掌握了丹參、半夏的種植、管理及粗加工技術,對市場行情較為了解,與安徽藥材商建立了聯系,手中有訂單,價格有保障。不少人找上門,尋求合作。去年,由他提供技術和種子,先后在珊瑚等地發展了藥材種植專業戶,丹參、半夏種植面積擴大到200畝。今年他引進了板藍根、金芥兩個中藥品種,藥材種植面積擴大到250畝。 一人致富不算富,帶領群眾發展藥材種植增收,是陳保民的愿望。早在2007年他就牽頭成立了中藥材合作社,將流轉土地的農戶吸納進合作社,除支付土地租金外,組織村民到藥材基地打工學技術,每年僅勞務支出就達10多萬元。他期望向村民提供技術、藥材種苗,由村民自己負責生產管理,所產藥材以保護價回收,統一銷往市場,經過幾年努力,將崇頭村建成中藥材種植專業村。 陳保民告訴記者,我市高沙土地區十分適宜中藥材生產,不但產量高,而且品質好,發展藥材種植業,市場前景廣闊。 |
